■蒋阳波
汪曾祺先生小说里的人物总像地鼠般,时而从这一篇目中露露脸,时而在那一篇目中成为主角。他的小说就因这无数个人物而穿引成珠,形成一串关于高邮的乡土记忆,绘成了一幅乡土风俗画。汪先生对这风俗画里的人物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我曾经把他的这种写作特点归纳为“人物勾连,穿针引线,数点成面,乡土再现”。但同事说,这种笔法源自于曹雪芹写《红楼梦》的“草蛇灰线”。
且不论它,在汪先生的小说全集《受戒》里,我却对《皮凤三楦房子》这篇小说有了想要谈点什么的兴趣。
皮凤三是清代评书《清风闸》里的人物,是一个市井无赖。他既仗义疏财,打抱不平,也常为了自己,使一些无辜的人或并不太坏的人蒙受一点不大的损失。这种不好也不坏的人,我们只能说“很市井”。这小说里只是交代了用“皮凤三”这个名字的缘由,主角却并不是皮凤三,而是皮凤三式的一个人,他叫高大头。此人修鞋为生,人高马大,并且有一个大头。所以大家都叫他“高大头”,他的真实姓名一般无人叫唤。
他走南闯北,多才多艺。经历丰富,手艺精湛。因有一些不妥的传闻,他曾被揪出来批斗,他也逆来顺受,随叫随到。这是一种很超然的态度,无妄之灾,可以坦然面对,素然待之。
何止是面对苦难,坦然面对?他简直是苦中作乐。邻居朱雪桥因为有个哥哥在外国当针灸医生,也被批斗了。他就劝慰这邻居,朱雪桥挨整了,有些事想不通,高大头便给他出主意。
捱到风波过后,当高大头、朱雪桥申请返还之前的房产,解决他们的住房困难时一再遇梗。他们并没有认栽,仍然毫不气馁,各种机智应对,到最后扳倒了两位官大爷。甚至在官大爷故意为难提要求“有本事你就盖,地皮没有。就这九平方米,你就在这九平方米上盖!只要你不多占一分地,你怎么盖都行。盖一座摩天大楼我也不管,随便!就这个话!”他仍然不违背这要求,神奇地建造了一栋三十六平方的房子。至于怎么建的,小说里有,至于安全与否?不用担心,他本身就干过营造厂。
经历过数年风霜雪雨电闪雷鸣,但这高大头、朱雪桥能在这狂风暴雨中干干净净、健健康康地活过来了,而且心不亏、志不短地活过来了。这当然需要足够的智慧,需要百折不挠的意志,需要足够的勇气,更需要如水般的韧性才行。这坚强而灵活的韧性,足以在荒漠中开出花来!
我不得不为这韧性鼓掌!
“把每一个平凡的生活,都过得有滋有味;把每一个苦难的日子,都过出花来。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成长,会有无数杯从头淋下的冷水,会有无数瞬间心如死灰,这是人生,我们总要学会自己治愈自己。”
偶尔看到的这句话,献给艰难困苦中过来的高大头、朱雪桥,也献给正在生活中奋斗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