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芳
沿着沈从文先生温润洁净的文字走进《边城》,走进宁静淳朴的茶峒小镇,走进双眸如水晶的“翠翠”身旁,走进先生笔下美丽而悲凉的故事里。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著作中最为著名的一部中篇小说,以朴实无华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讲述着这里发生的一切。语言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小说。全篇以老船夫的孙女翠翠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伴随着这一故事,展现了祖孙之情、兄弟之情以及朴素民风,赞美了小镇景美、人美、情美,体现了人性的善良美好。文笔平淡舒缓,情感自然,生活气息浓厚,清新优雅的笔触让人仿佛身处如诗如画般的乡土人情之中。
“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这是作者描写茶峒风景的语言,先从高处整体描绘,继而从小溪慢慢描写,将茶峒风景完美呈现在读者眼前。而故事也起源于茶峒山城。依山傍水的小城,清澈见底的河流,忠厚老实的渡船人,充满灵气的少女,美丽平静的黄昏,细密温柔的虫声,袅袅炊烟带来寻常百姓家的烟火气息。全书充满着浓郁的时代地方特色,有力地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富有地方色彩的传统形象。
关于《边城》的主旨,用沈从文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城》在我们的世界里抽象出了一个世外桃源——茶峒小镇,似乎是被时间遗忘的安静角落。那里原始的透彻,那里珍藏着圣洁的爱情,茶峒小镇里像是回到了《诗经》时代,大胆示爱,回眸一笑就是全部的爱意,羞羞涩涩地将爱情酿成了甘甜的酒。茶峒小镇里又像是回到了《桃花源记》时代,爷爷为行人送渡一生;祖父在门前大岩石上晒着太阳,悠然平静地把岁月过成了恬淡的诗;茶峒小镇里人们敢爱敢恨,活得痛快淋漓。他们歌则大歌,哭则大哭,一切都活在明里亮里,一切都显得豪放庄严,充溢着原始的生命张力。茶峒小镇里,是生命形式的自然流露,是纯真原始的真实表达。
作者用朴实的写法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故事的最后,天保成全他人却意外离世,老船夫担忧翠翠婚事于黑夜中再未醒来,傩送挣扎于亲情和爱情中选择远走他乡,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却以悲剧告终,翠翠从此开始了无尽等待。作者通过描写翠翠的爱情悲剧,反映出低层人民的精神状况,淡然闲适的文字像一块块巨石砸向人们的心。“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小说的结尾也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俗套结局,而是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傩送会不会回来,会不会娶翠翠?即使傩送没回来,依旧岁月静好,爱情不需要海誓山盟,只需要一人等待,一把虎耳草,足矣。反观在快节奏城市里长大的我们,对这样清新的世外桃源如何不羡慕?对翠翠这样近乎圣洁般的爱情如何不向往?
《边城》,文字是洁净的,茶峒镇也是洁净的。一方净土孕育出洁净的文字。从古代的《桃花源记》到近代的《边城》,每个时代都需要一隅来供灵魂休憩。而今再读《边城》,所感更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