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11日通报,4月1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广西3例,上海2例,北京1例,天津1例,山西1例,广东1例,四川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7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87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202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542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219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4月1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286例(其中重症病例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5488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0410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996340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7649人。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2例(均为境外输入);当日无转为确诊病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11例(均为境外输入);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296例(境外输入271例)。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12673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1568例(出院11193例,死亡207例),澳门特别行政区49例(出院48例),台湾地区1056例(出院1020例,死亡10例)。
如何看待疫苗接种“一刀切”?
“截至4月10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16447.1万剂次。”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1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全球疫情再次反弹,云南瑞丽出现聚集性疫情,提示外防输入、人物同防仍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如何看待疫苗接种“一刀切”?如何顺利推进中高考?五一假期受影响吗?多部门在11日集中回应新冠疫情防控与疫苗接种新情况。
米锋表示,个别地方接种工作中出现简单化,甚至一刀切的情况,强制要求全员接种,对此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18岁以上的成年人是接种主体。”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说,作为社会活动相对频繁的群体,接种疫苗既保护自己,也为家里老人和儿童建立起有效保护屏障。
他介绍,在疫苗接种工作中,要坚持“应接尽接”和自愿原则相结合,引导并鼓励群众积极接种、主动接种。
如何顺利推进中高考?
“2021年全国高考将于6月7日至8日举行。”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刘培俊说,教育部已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提前谋划。特别是要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命题制卷、考点考场、评卷等重点场所的安全,确保广大考生和考务工作者生命健康安全,确保高考顺利平稳。
“中考由各地统一组织实施。”刘培俊介绍,从目前疫情防控趋势来看,基本态势稳定,中考工作可望如期举行。除统一部署外,要做好两个特殊安排:一是对回国参加考试的人员以及其密切接触者,安排备用考场,采取特殊措施,确保他们参加考试;二是如果在中考前后出现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要加强预案,启动应急措施,考虑适当调整中考时间。
五一假期受影响吗?
“现在大学生疫苗接种的进展总体情况平稳有序。”刘培俊说,教育系统疫苗接种工作要统筹对接全国疫苗接种的总体部署,做到服务保障到位;统筹对接当地的疫苗接种政策,做到配合协同到位;统筹学生特点需求,做到宣传引导到位。
他介绍,下一步,教育部门将继续做好疫苗接种的宣传动员和引导工作,确保校园健康和师生安全。
“总体来说,我国疫情控制形势较好。”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说,这为五一假期开启“绿灯”。
但他同时提示,瑞丽疫情提醒我们,因境外输入而造成国内疫情发生甚至扩散的风险依然存在,疫情防控不能放松。公众在假日期间不要组织、参与聚集性活动;在旅行途中要做好个人防控措施。
接种疫苗如何产生保护效果?
吴尊友介绍,疫苗接种有两个保护效果。一是对疫苗接种的个体产生保护效果,二是当接种个体达到一定比例时能够形成对群体的保护,也就是群体免疫。
“对于新冠病毒,它需要达到人群的70%、80%才能产生群体保护效果。”他说,如果免疫接种率低,就无法产生群体免疫。
“我国目前已经布局了五条技术路线。”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说,目前我国研发的mRNA疫苗也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接种新冠疫苗影响HPV疫苗免疫效果吗?
王华庆介绍,从理论上看,接种HPV疫苗和新冠疫苗不会影响免疫效果,但是发生疑似不良反应需要鉴别。通常情况下,不建议新冠病毒疫苗和HPV疫苗,还有其他疫苗同时进行接种。
但如果需要注射狂犬疫苗或者破伤风疫苗时,他建议不要考虑时间间隔,可优先接种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
如何把握疫苗接种的禁忌?
王华庆介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明确5种不适宜接种疫苗的情形,公众可以参考。
他提示,接种禁忌当中有些是暂时状态,如果禁忌的状态不存在,就可以接种疫苗。此外,对于鼻炎、咽炎等常见病、多发病,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接种疫苗。
王华庆提示,如果在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接种后可能会影响疫苗效果。如果不能判断,建议将用药情况和用药史向接种医生如实说明,由医生作出判断。
新冠病毒疫苗保护期多长?
新冠病毒疫苗保护期多长?保护期是否只有半年?新冠病毒变异了怎么办?中疾控专家回应:半年保护期后仍会有一定效力,疫苗对现有变异株仍有一定保护力。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表示,所谓半年保护期只是说一部分人半年后中和抗体会下降,这部分人拥有低的中和抗体,如果一旦被病毒感染,大量记忆细胞会被唤醒,产生免疫力。“这跟从来没打过疫苗的人的免疫力是不一样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冯子健表示,目前,我们在疫苗保护期、持久性这方面的数据都不够充分,这是因为从疫苗实验到上市也就半年左右的时间,能够供我们观察的时间并不长。“从现在的数据来看,我国上市疫苗的保护时间至少可以有半年。是否还会更长?这需要进一步观察。”
针对变异病毒,邵一鸣回应,现有变异株只能部分降低疫苗的保护效率,“我们看到的保护效率下降一般是针对轻症病例,对重症病例的保护效率还是比较高的。”
邵一鸣介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会为接种者建立对新冠病毒的基础免疫力,假如有一天病毒变异超出疫苗现有的控制范围,之前的针也并不白打。
据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卫东介绍,公司已启动变异株的疫苗研究。尹卫东介绍,未来,若病毒变异加速到一定程度,一种可能是在现有疫苗基础上增加一个变异株的抗原构成,变为二价疫苗;另一种可能是,在注射现在疫苗的两针之后,再注射一针针对新变异毒株的加强针。
“过去一年,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审批流程基本已经理顺,与此前相比,针对变异毒株的研发周期会更短,效率会更高。”尹卫东说。
邵一鸣等业内专家呼吁,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主要流行地区的毒株变异仍未超出可控范围,应尽快大规模接种疫苗,构建起更强大的群体免疫屏障,同时也可以降低病毒变异的速度,最终尽早遏制住疫情。
>>相关新闻:全球新冠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已连增六周
>>相关新闻:全球新冠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已连增六周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1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讯,指当前全球新冠疫情正“处于错误轨道”,按照目前疫苗接种情况,还无法终结这场大流行病。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范克尔克霍夫当地时间4月9日在记者会上说,全球新冠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已经连续六周增加,要让疫情消失,除了接种新冠疫苗,也需要其他有助遏制疫情的工具,即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避免人群聚集以及在家办公等措施。
范克尔克霍夫说:“我们现在有的是工具,可以防止新冠传播和拯救生命,所以我们必须找出防疫失当的原因,以及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9日则在瑞士日内瓦的例常记者会上透露,虽然全球各国至今已接种超过七亿剂新冠疫苗,但富裕国家占了其中的87%以上,低收入国家仅占0.2%。
谭德塞说:“全球疫苗分配仍高度不平衡……高收入国家平均每四人有一人接种疫苗。在低收入国家则是每500多人,只有一人接种疫苗。”
此外,世卫组织的新冠疫苗全球获取机制(COVAX)也面对疫苗短缺的问题。尽管至今通过这个机制已向各国分发约3800万剂疫苗,但仍远远落后原定目标。按照原本计划,到今年3月底应该分发近一亿剂的疫苗。
为解决疫苗不足的问题,COVAX的合作伙伴包括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正在拟定一些应急方案,以便在短期内加快疫苗生产,争取在2021年年底实现分发20亿剂新冠疫苗的目标。
COVAX机制由世卫组织、Gavi和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牵头创立,宗旨是提高疫苗研制效率,确保各国公平均分所需疫苗。
Gavi执行长伯克利说,COVAX正与几个高收入国家磋商,希望他们把多余的疫苗拿出来分享。同时,也在制定一个成本分享机制,希望能在获得多边开发银行的资助下,使低收入国家可以透过COVAX,购买到额外的新冠疫苗。
综合新华社、中新网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