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天放
4月6日,教育部发布公告,就《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介绍,学校应当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名誉,培育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学校应当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学生的规则和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事实上,教育部对不得公开中小学生考试成绩一直很重视。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发文禁止学校,尤其是小学和初中学校,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排名。近年来,教育部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发文明确要求“教育质量监测不公布学生成绩与排名”。
教育部反复强调,不允许中小学再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公布,更不允许老师以任何形式通知家长学生名次,目的是让那些成绩不好而且心里脆弱的学生免遭心理压力产生负担等。但在现实中,对教育部此“禁令”,各校遵照执行得并不尽如人意,甚至遭遇“软抵抗”。
有观点认为,公布学生成绩也有好处,否则,无法查找自身差距、弥补不足。从长远来看,公布学生成绩利于优胜劣汰,促进良性竞争,这也是教育部“禁令”屡屡遭遇变相甚至公开抵抗的根本原因。
而就算不得公开学生考试成绩、名次这样的规定利大于弊,也要让规定落实到位,不能总沦为“纸面”。也有人说,不得公开学生考试成绩、名次,是让教育回归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