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日,新华社发布了一篇起底商业水军“网上碰瓷”的报道,引发热议。据办案民警介绍,这一团伙以“公益打假”为名,通过组织未成年人及各类闲散人员制造“网上碰瓷”,以恶意评论、灌水等施压手段要挟网店商家索要“保护费”,在电商平台上形成恶劣影响。
点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针对恶意差评的敲诈勒索行为,市场与网络监管部门应切实履行好监管责任,加强日常巡查,主动受理举报与投诉,将日常执法真正“下沉”到网络空间。社交平台应承担主体责任、加大治理力度,合力清除这些网络世界中的毒瘤。相关平台应该积极应用主动作为,逐渐提高识别差评的精准度,力争从源头上掐断恶意差评。而商家不仅要有防范意识,更要确保商品质量,才能克服对恶意差评的恐惧,挺直腰杆抵制“网上碰瓷”。
2.近日有媒体报道,部分农家书屋、农村大舞台、村史馆、活动中心等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不接地气、闲置率较高,高大上的农家书屋大门紧闭,崭新的图书一本本“沉睡”在书架上,老百姓觉得浪费,干部也无奈。
点评: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起来,更要用起来。一些地方重建设轻管理,把需要长期打造的农村文化等同于一次性投入的场馆建设,把场馆建出来就交差完事,不管后期设施维护,不持续更新内容,这样走形式的场馆还不如不建。把农村文化设施用活,需要基层的新思路和实做法。农村文化设施做得好,既能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需要,又能繁荣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振兴,没有一劳永逸,推动乡村文化发展须持续发力,不搞“一刀切”。在设施标准上要因地制宜,在内容供给上要精准对路,让更多农民愿意走近农村文化设施,让这些设施发挥出更大作用。
3.近日,狗不理北京总店(前门店)疑似关店,而前门店是狗不理官方承认的北京的最后一家门店。3月29日上午,记者查询狗不理官网发现,北京已经没有狗不理门店。当日下午,记者来到狗不理前门店,发现该店大门紧锁且招牌已摘。
点评:狗不理为何会遭遇如此尴尬?坊间一些分析和说法,基本都聚焦于一些现实细节,如价高、难吃、服务差,更有人直言狗不理包子为“天价包子”。对任何企业、集团来说,即使是百年老店、金字招牌,一旦其产品和服务出现问题,消费者必然会用脚投票。事实上,无论是老字号还是新兴企业,在市场中摸爬滚打,都需要尊重市场规律和规则。老字号品牌若不接地气,不愿与时俱进,思路僵化,那么百年老店的大楼顷刻间坍塌,也未必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