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瑞华
通 讯 员 尹 明 邓陆峰
本报讯 塔山茶香,香飘万里。近日,常宁市塔山茶制作工艺被确定为该市第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弘扬传统技艺,打响本土品牌筑牢了根基。
在塔山茶制作技艺传承基地——瑶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村民们将采摘的鲜叶送来过秤,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制茶师傅们正在晒青、炒青,经过多道工序,一盒盒包装精美的茶叶从此销往全国。
“种茶、采茶、制茶……茶叶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的产业,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怀,我们要一代代地传承下去。”常宁市瑶园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万忠说。为了将塔山茶制作技艺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何万忠毅然放弃高薪工作,回乡从事茶叶种植和加工。2015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瑶园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联农户”的经营模式,吸纳周边281户农户共同发展茶产业,其中贫困户有106户410人,去年已经全部脱贫。合作社与村民合伙经营土地4700亩,让脱贫户参与到种茶、采茶、制茶和茶园管理的全过程,促进增收,以茶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致富。说起回乡的初衷,何万忠有着质朴而感人的情怀:“我想让更多的乡亲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过上好日子。”
目前,常宁以塔山瑶族乡为中心,辐射洋泉、官岭等周边11个乡镇,建成高山有机茶园8.99万亩,拥有茶叶企业31家,其中有省级龙头企业2家,衡阳市级龙头企业9家。解决了近3万人就业,助力13217人脱贫致富,涉茶产业年综合产值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