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打开过钱包了?购物的时候拿出手机扫一扫,无需费劲找零,轻松完成交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扫码支付已经在线下商户中普遍推广,让消费者充分享受到了“无纸化交易”的便利。但是在某些场合,“手机扫码”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动作,却可能潜藏着安全隐患。
我们都知道一个常识:在加油站里不能用手机打电话。现行的加油站作业安全规范也明确,站区内不得使用移动通讯工具。那么新问题来了:在加油站里能不能使用手机扫码支付油钱呢?
对于这样一个“谁也答不上,谁也无所谓”的问题,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们较了真。他们花了半年时间请专家、做实验、查法条、开听证会,甚至启动公益诉讼,终于找到了答案。
海宁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林小芳告诉记者,他们在走访中发现,辖区内62家加油站均存在工作人员在油枪旁让车内车主手机扫码支付加油费、加油机旁印有可供手机扫描的二维码等情形。这些加油站紧挨海宁市客运中心、居民小区、建材市场等人流密集场所,一旦发生爆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面临巨大风险。
2020年6月15日,海宁市人民检察院经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审批后,决定启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
“检察官不是通讯专家,但检察官相信科学。”林小芳表示,海宁市人民检察院求助了通讯专家,对手机待机、使用volte通话、扫码支付和观看视频等四种场景下的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W/m2)进行了测试。
测试结果令人意外。
原来,手机在上述四种情景下都会发射功率,而手机扫码支付发射的功率甚至大于手机通话发射的功率。而当初,正是因为这种功率可能引发射频火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才使得加油站禁止打手机。看似方便的扫码支付,只是“看上去很美”。
2020年7月3日,为多方听取意见,海宁市人民检察院召开行政公益诉讼听证会,安全专家、通讯专家、法律专家各自交换专业看法。与会人员最终形成共识:在加油站爆炸危险区域扫码支付,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同年7月7日,海宁市人民检察院根据听证结果向海宁市应急管理局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要求其对辖区内加油站开展专项排查,依法查处违反危化品安全经营的行为,并积极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加强日常监管,切实消除支付安全隐患。
收到检察建议后,海宁市应急管理局在全市部署推进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7月23日,应急部门向海宁市人民检察院回复整改情况:海宁市辖区内62家加油站爆炸危险区域扫码支付已全面叫停。
据悉,目前全国多地已叫停加油站危险区域内的移动支付业务。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