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面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新冠病毒变异加速,中国疫苗有效性会受影响吗?权威回应来了
2021年03月29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破亿剂次
新冠病毒变异加速,中国疫苗有效性会受影响吗?权威回应来了
3月25日,医务人员为王府井地区的商户和企业员工接种新冠疫苗。

  国家卫健委28日通报,3月2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2例,四川2例,天津1例,河南1例,广东1例,陕西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64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164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确诊病例526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098例,无死亡病例。

  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1亿剂次

  28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截至3月27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1亿剂次。国家卫健委官网也第一时间发布各地累计接种最新数据为10241.7万剂次。自3月24日我国启动新冠疫苗接种“日报制”以来,每日新增接种均超300万剂次。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根据国际疫情形势以及传染病防控的经验总结,加快疫苗接种,是当前有力的防控手段。我国正在安全、有序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国家卫健委已经向部分省份派出工作组,支持和指导当地开展疫苗接种工作。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国家卫健委已组织国家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出台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供预防接种单位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过程中遵守。

  针对新冠病毒灭活疫苗2剂接种间隔问题,《指南》明确,建议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大于等于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接种。关于不同疫苗产品能否替换的问题,《指南》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遇疫苗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单位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一方面拓展接种服务能力,优化疫苗配送流程,提高流转和运输效率,科学安排疫苗周转数量,不得积压库存,通过多种方式增加接种点和接种台数量,满足群众接种需求;另一方面将加强部门联动,协调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加强疫苗保障供应。

  “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各地按照应接尽接、梯次推进、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原则,做好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人群的接种工作,集中力量在疫情发生风险高的大中型城市、口岸城市、边境地区开展接种。”吴良有介绍,将先期安排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高等院校学生及教职工、大型商超服务人员等人群接种疫苗,稳步推进60岁以上、慢性病等人群接种,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

  新冠病毒变异加速,中国疫苗有效性会受影响吗?

  近日,广东、山东等地相继报告发现新冠病毒突变株。世卫组织预计,未来会出现更多变异。公众高度关注:新冠病毒若加速变异,会对我国自研疫苗产生多大影响?有效性会下降吗?中国是否已经开展新一轮针对突变株的疫苗研发?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主管部门和业内权威专家。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表示:“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新冠病毒的变异株对我国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疫苗保护率产生明显影响。但病毒长期传播可能会产生多个突变的积累,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影响疫苗保护力的风险,这个风险是存在的。”

  应对病毒变异,国家一方面需要密切监测,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疫苗平台建设,积极开展新一代疫苗研发。这样,“一旦出现病毒变异引起疫苗免疫效果消失或者大幅度降低的情况,就能够在最短时间研发出针对变异株的疫苗,这是非常关键的。”王军志说。

  目前多个中国疫苗生产企业和研发团队都已部署了针对变异病毒的研发。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副总裁张云涛在发布会上表示,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两款灭活疫苗,利用在国内和海外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后的血清,对包括在南非发现的和在英国发现的毒株,还有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流行区发现的10多个毒株进行了交叉综合试验,结果显示,两款灭活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对这些毒株都有很好的中和作用,“目前在巴西、津巴布韦发现的毒株我们正在进行中和试验监测,我们在持续推进变异株疫苗研发”。

  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卫东介绍,为了防患于未然,目前公司已经启动变异株的疫苗研究。未来,若病毒变异加速到一定程度,一种可能是在现有疫苗基础上增加一个变异株的抗原构成,变为二价疫苗;另一种可能是,在注射现在疫苗的两针之后,再注射一针针对新变异毒株的加强针。“过去一年,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审批流程基本已经理顺,与此前相比,针对变异毒株的研发周期会更短,效率会更高。”尹卫东说。

  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在腺病毒载体疫苗附条件上市后持续追踪着疫苗的安全性反馈,也在跟踪疫苗对新出现变异株的有效性。“我们在分析变异株的数据,用试验验证它们对现有疫苗的交叉反应作用,也早已启动针对变异株的疫苗研发。这个疫苗不一定用得上,但宁愿备而不用,不能用而不备。”陈薇说。

  对于公众,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邵一鸣等业内专家再次提示并呼吁,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主要流行地区的毒株变异仍未超出可控范围,因此世界各国应尽快大规模接种疫苗,构建起更强大的群体免疫屏障,同时也可以降低病毒变异的速度,最终尽早遏制住疫情。

  疾控专家:新冠病毒溯源不能只聚焦在某地或某个时间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26日表示,新冠病毒溯源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科学工作,需要全球合作,长期持续努力,有序有效开展,而不是只聚焦在某地或某个时间。

  冯子健是在当日外交部就中国同世卫组织开展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科学研究工作举行的驻华使节吹风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今年1月14日至2月10日,中国同世卫组织国际专家组成联合专家组,在武汉共同开展全球溯源中国部分的工作。

  冯子健作为中方专家之一参与了这次工作。在26日举行的吹风会上,他强调,溯源是一个科学问题,其目的是了解病毒动物源头和传播途径,助力当前全球抗疫努力,防止病毒卷土重来,应由科学家完成,尊重科学家意见。

  冯子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以来最大的传染病疫情、最大的突发卫生事件。“既然是一个新发的传染病,从控制角度看,除了要对疫情进行干预以外,摸清楚病毒从何而来、通过何种方式传播到人类,这个环节至关重要。”

  冯子健告诉在场50个国家及非盟、阿盟的100余名驻华使节和外交官,早在去年1月份,中国政府就开始布局中国有关专家进行溯源工作。“我正好在中国湖北武汉现场,当时就有一批流行病学、病原学、动物领域的科学家在开展科研工作。”

  今年2月新冠病毒全球溯源中国部分的工作结束后,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联合专家组在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有关情况。

  冯子健说,国际专家组和中方专家都非常感谢地方政府做出的努力和配合。据了解,在武汉期间,联合专家组共同研究了大量的疫情相关数据资料,现场考察了包括金银潭医院、华南海鲜市场、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在内的9家单位,与医务人员、实验室人员、科研人员、市场管理人员及商户、社区工作者、康复患者、牺牲医务人员家属、居民等进行广泛交流。

  “专家们认为想看的地方都看到了,想见的人都见到了,想访谈的知情人都访谈了,现场的研究工作都按计划圆满如期执行。”冯子健说。

  “溯源工作是一个科学的工作,这项工作非常复杂,需要长期持续努力,需要有序有效开展,需要全球合作。做好溯源工作,不能把眼光聚焦在某地或某个时间,应该是全球视角,在全球协同下,有重点、有部署地推进。”他说。

  针对个别国家政客和所谓专家借机抹黑中国,出席26日吹风会的外交部国际司司长杨涛说,中国同世卫组织开展的合作是联合科学研究,不是个别国家所谓的“调查”。

  “中国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率先同世卫组织开展溯源合作,是为全球抗疫事业做出的积极贡献。”杨涛说,中方坚决反对个别国家将溯源问题“政治化”,对别国进行无端指责和所谓追责,这不仅无助于全球抗疫合作,也将造成更多生命损失。中方愿继续本着团结、合作、科学、公正的原则,同国际社会开展疫情防控合作,践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

  我国重组蛋白新冠病毒疫苗I期、II期临床试验结果发布

  我国已批准紧急使用的重组蛋白亚单位新冠病毒疫苗,I期、II期临床试验结果日前在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发布。结果表明,疫苗安全性良好,接种3剂次25微克疫苗的97%入组者产生了可以阻断活病毒的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水平超过康复患者血清。

  该疫苗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今年3月10日经有关部门评估论证同意紧急使用。

  据介绍,疫苗在国内的两期临床试验共招募950名18岁至59岁的健康成年人,采用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试验方案。试验对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评估,包括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抗体滴度、中和抗体滴度以及血清阳转率。

  结果表明,没有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接种2剂次疫苗后,76%的人可以产生中和抗体。接种3剂次疫苗后,97%的人可以产生中和抗体。

  目前,该疫苗正在乌兹别克斯坦、印尼、巴基斯坦和厄瓜多尔开展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并于3月1日在乌兹别克斯坦获批注册使用。

  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式在工程细胞内表达纯化病原体抗原蛋白,然后制备成疫苗。有别于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这是一种新技术路线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

  截至目前,我国有4个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1个新冠病毒疫苗获批紧急使用。

  综合新华社消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全国新冠疫苗接种破亿剂次
衡阳晚报版面十A10全国新冠疫苗接种破亿剂次 2021-03-29 2 2021年03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