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3月11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块“买地券”揭秘北宋殡葬习俗
近日,耒阳市书画院院长文琦伟向耒阳市博物馆捐赠了这样一块古碑
耒阳“买地券”碑身保存完整

  ■文/图   通 讯  员   刘素娟

  本报记者   罗文鹏

  本报讯   仿照现世模样,置一方“宅地”,营造一个安乐的往生,这是古人遭遇亲人离世后“视死如生”的迷信与哲学。近日,耒阳市书画院院长文琦伟向耒阳市博物馆捐赠了一块北宋“买地券”石碑,为研究古代丧葬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

  据史料记载,“买地券”最早出现于西汉早期,是古代民间普遍应用的一种冥器,作为随葬品放置在墓中,一般采用石、砖、铁、木等刻写。古人迷信,逝者通过“买地”取得在“阴间”的居留权和居住地,向地下神祇宣告逝者在阳世的生命已结束,并开启“新生”。

  宋代周密在《癸辛杂识别集·买地券》曾记载:“今人造墓,必用买地券。”可见,当时葬俗中“买地券”颇为盛行。

  文琦伟偶然识得一块北宋“买地券”石碑,当即买下并决定捐赠给耒阳市博物馆。这块“买地券”为横向方碑,青石材质,碑身保存完整,高28厘米、宽36厘米、厚5厘米,正反两面加工光滑,正面采用双刀雕刻工艺,刻字二百有余,刀法干净利落,字迹苍劲有力,字体展现出北宋行楷神韵。

  碑文中详细注明了购地方位、范围、价钱、证人和不许侵占等对接“阴阳两界”的内容,并载述了北宋至和三年(1056年)耒阳兴业乡(今耒阳仁义镇)27岁的罗小大郎亡后,葬于云峰乡(今耒阳公平镇)。其全文为:

  “维圣宋至和三年,大岁丙申五月一日,朔二十八日已酉,直有大宋国衡州耒阳县兴业乡县北坊殁故亡人罗小大郎,行年二十七岁生居××,×子死归宅兆,昨於五月初五日殁故西,×笠叶从相地袭,吉宜利于云峰乡,土名莲採安厝宅,谨用金银钱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贯九文,就此黄天入邑社稷,主边买得乙辰向阴一穴,东至甲乙,南至丙丁,西至庚辛,北至壬葵,上至黄天,下至黄泉,内有勾陈分掌四域,丘承墓伯封半界畔,道路将军昼夜正千伯千秋,万岁永无殊各,今用酒食财地各相天倾,×安历已辰永保元吉,故气邪精不得干挫,知见人举月。书契人功曹。×××急急如律令。”

  这块石碑完整呈现了北宋耒阳丧葬文化中“买地券”的内容和工艺形式,展示了我国丧葬习俗中“视死如生”的观念,为耒阳乃至湘南地区研究北宋丧葬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依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一块“买地券”揭秘北宋殡葬习俗
衡南公安破获 全县首起袭警案
粗心旅客丢包,内有近5万元 热心警民联手,失物完璧归赵
衡阳晚报版面五A05一块“买地券”揭秘北宋殡葬习俗 2021-03-11 2 2021年03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