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勇
鼓励就地过年,全国各地“八仙过海”,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其中就有很多地方不约而同拿出了旅游优惠卡。旅游优惠卡要变身暖心爱民卡,这是新时代的必考卷,要多想一步,做好智慧功,我们才能答好,考及格。
减少卡限制,增加服务项。旅游优惠卡多有对节假日限制使用的规定,就有可能让优惠“口惠而实不至”。比如衡阳旅游年卡可以游览南岳衡山等著名景点,以前只对衡阳市民开放,这次发放给外地留衡过年的务工人员,就突破了原有限制。这还不够,可以再次突破,不妨让年卡节假日不受限,就要把相关工作做得更细更实一点,比如向本地民众发出倡议,把春节游览景点的机会让给就地过年的人群。
用好预约制,做好应急案。经过一年的防疫实践,景区预约制基本比较成熟,可以防止人员聚集;另一方面,用好大数据,也可以促使民众有序出游。比如假设景区1小时内可以接纳3000名游客,可以滚动实施播放可以进去游览的人员数量和时间要求。不仅仅是观景,还有连带吃住,都要提前做好统筹安排,可以让游客第一时间得到最暖心的解决办法。
打好时空战,让民暖心游。发展夜旅游,点亮景区美,还能点亮城市美。2020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国家5A级景区、武汉地标黄鹤楼首次开放夜间游览,反响良好。景区空间受限制,景区时间有潜力。黄鹤楼开启“夜游模式”,让旅游插上腾飞的翅膀,为国内景区开辟出一条旅游发展新路来,各地应该当好后来人,总有一款暖民游。
打好智慧战,让民暖心游。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关键是不会创新。旅游不仅仅是看景色,也是领略文化,学习文化,传承文化。留义乌过年人员春节期间景区免收门票,公共文化场馆及设施免费,成都举办了非遗艺术表演,让外来人员不返乡也能感受到节日的温暖气氛。这些都是创新旅游,让旅游文化与时俱进。让旅游人员有序分流,让旅游内容量质提升,智慧旅游,大有可为,前景无限美好。
让民暖心游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用好大数据,齐心协力向“智慧旅游”冲锋,让人“留得下、过好年”,从而为就地过年暖心游交上一份合格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