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 诗 刘永欢 文雅婷
本报讯 冬种时节,不少农户在收完粮食后,会利用空闲的土地种植油菜。在衡山县永和乡宝米洲村,成片的油菜已经移栽完毕,目前已进入生长期。
衡山县永和乡宝米洲村在油菜种植上有着久远的历史,全村将近80%的村民都种植油菜,面积达700余亩。“在现代农业生产当中,人工的使用不仅会造成成本的增加,而且效率慢、低,所以说机械化种植是我们种植大户必须走的路。”作为村里的油菜种植大户,2015年,谭雄桃回乡流转了50余亩土地,开始种植油菜,同时还购进了一台旋耕机,成功实现了施肥、播种一体化,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
据了解,宝米洲村之前种植的油菜品种每亩产量在150公斤左右,产油量为60公斤每亩。如今由政府统一采购的油菜种子生育期为213天,相较之前产量更高,每亩油菜产量大约为200公斤,将近4成的出油率,差不多一亩能产出80余公斤菜油。衡山县永和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技组组长罗树雄告诉记者:“我们从育苗期到成熟期,每个月都会发放病虫害情报,及时指导农户对油菜的种植以及各种病害的预防。”
据了解,近年来,衡山县大力发展油菜规模化生产,引进优质高产品种,实现油菜品质的提升。为了让农户掌握更好的油菜种植技术,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政府出台了相关的帮扶政策,免费向农户发放油菜种子和所需肥料,同时开展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在关键生产季节开展蹲点服务,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指导。2020年,衡山县全年油菜秋冬种计划面积18万亩,目前已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