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姚永军
通 讯 员 李钢彪
本报讯 昨日,衡阳市第一届刑事技术职业技能竞赛举行,12支代表队的24名参赛队员,代表全市200多名刑事技术民警同台竞技。
此次比赛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法医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法医技能考核从法医病理学、法医损伤学、法医人体学实际操作等方面检验鉴定能力,限时160分钟。
一具“尸体”,一把生锈的锤子,地上散落的几张褶皱纸巾……在模拟尸体检验区,法医需在80分钟内,从现场的蛛丝马迹中,判断出死者的年龄和性别,锁定受害者的大致身份。现场,法医们熟练地拿起设备进行现场勘查寻找线索,或通过衣物提取血液,或从散落的纸巾上寻找指纹,亦或通过骨骼判断“死者”年龄。参赛选手沉着冷静,仔细严谨,熟练地操作每一个步骤,每发现一个线索就立马进行取证记录。而在法医损伤学竞赛区,参赛选手通过对“死者”颅骨上的裂痕辨认,研究其头部损伤过程和损伤性质,分析真正致死原因。
祁东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的王念学是一名老法医,“当遇到一个毫无头绪的案件,通过我们现场勘查,往往能找到线索,为破案指明方向。”梁娅芳来自耒阳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是此次参赛选手中唯一一名女法医。她说,“虽然女法医由于身体的原因比男法医更不容易,但我永不后悔。”
经过激烈角逐,雁峰分局、蒸湘分局、耒阳市局分获团体一、二、三名;雁峰分局杨强获个人一等奖,雁峰分局左林、蒸湘分局邢继鹏获个人二等奖,衡阳县局高胜、衡山县局黄景安、珠晖分局粟树人获个人三等奖。
据悉,近年来,衡阳市各级刑事技术部门以“一长四必”“四项评定”“破案会战”为抓手,现场勘查和痕迹物证提取实现了量增质升。今年以来,全市共勘查“十一类”案件7000起,勘查率100%,利用指纹、DNA比中案件200起,刑事技术侦破打击犯罪能力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