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1.近日,“将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的话题登上热搜榜。教育部网站公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670号建议的答复》,针对“关于将心肺复苏术作为高中毕业生必备技能之一”的建议,教育部肯定其现实意义,明确将其纳入学校基础教育。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无论是什么样的原因,都凸显了急救知识的弥足珍贵。文化课之余,学一点急救知识,关键时候能救命,也能提高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这正是教育部的答复被广泛点赞的原因。如何保障相关要求顺利落地生根,从而真正惠及全体学生?去年颁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通过硬性的考核规定倒逼政策落地,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将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大有利好,基于此,有网友呼吁扩大急救知识的普及范围,提高不同年龄段人群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紧急救护能力,还有网友呼吁普及AED的覆盖面积,从而挽救更多生命。这些建议同样值得相关部门认真研究。     ——评论员   孙文静

  2.近日,中科院博士后当辅警的话题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对此,当事人缪博士这样回应:“更希望大家看到我干的工作,不只是停留在博士后的头衔上。”尽管当地公安部门一再强调博士后本人进入的是刑侦署技术大队DNA实验室,是作为专家型人才专门引进的,但一般人还是愿意从对辅警的传统印象上来理解。新闻上热搜,恐怕正是因为博士与辅警之间巨大的社会观感落差所致。

  近年来,高校教师应聘街道办、清北硕博担任小学教师等新闻,每每“冲撞”人们的固有思维。但仔细解读下来,发现这些职业背后都有广阔的空间,街道办可能是国内首批数字城市治理的第一线,小学教育在今天的中国,重要性更不待言。随着此类新闻的增多,公众也比以前更平静。这说明,变化已经在发生,像缪博士一样的好多人已经行动起来了,依然围观、依然调笑、依然掂量,不仅没有意义,对其他择业者来说,可能也会错失机会。——评论员   龙之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微信使用说明书”为何暖心
“薅员工羊毛” 折射企业管理失范
破解健身场地不足的痛点
高校“恋爱课”要名副其实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 2020-10-14 2 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