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有某地对文物古迹实施“保护性拆除”,今有成都桂花巷“保护性砍伐”,皆是以保护为名行毁灭之实,令人愕然更愤慨。施工单位擅自砍伐,难辞其咎。附近群众证实“砍了两三天”,当地管理部门恐怕也负有失察之责。桂花树算不上文物,但生长飘香几十载,当地百姓习惯在树下休闲、赏花、纳凉,蕴含深深的视觉和味觉记忆,是成都式慢生活的特色符号。桂花巷和桂花树具有浓厚地方味道和烟火气息,是文化积淀的鲜活因子和重要载体,倘若没了桂花树,桂花巷还是那个桂花巷吗?
不可否认,综合整治是城市管理、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考验管理者的眼光,影响着文化根系的传承。就老街改造而言,或可参考文物保护“修旧如旧”,应当重视和保护传统风貌。保持独特的地方特色与氛围,才能避免“千城一面”。群众生活更便利,保留既有生活方式,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评论员 蒋 萌
2.据悉,成都市在2017年就曾出台《成都市中心城区树木移植(砍伐)管理办法》,对中心城区树木砍伐、移植的原则、审批办理程序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一处移植、砍伐树木三十株(含三十株)以上的,还得报市政府政务大厅林业园林窗口,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这也意味着,对桂花巷的绿化景观改造,是浪费跟违规碰在了一块。那些本来很有味道的桂花树,就这样被简单粗暴地锯断处理,景观治理成了破坏,焉能不让人遗憾?如今,当地相关部门已着手调查,这事给市民造成的遗憾,也需要责任层面的代偿。本质上,城市里花草树木管理得如何,体现出的是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桂花巷中桂花树,造成的损失和破坏值得反思。
——评论员 熊 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