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防汛抗洪呈现“三多一长”
针对今年汛情总体形势,李坤刚指出,从今年降雨和七大江河及太湖流域的水情来看,今年是1998年之后20多年来汛情最为严重的一年,防汛抗洪的形势一度十分严峻,主要有“三多一长”的特点。
一是降雨量多。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降雨555.6毫米,较常年同期多10.58%,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雨年份。降雨量仅次于1998年。特别是6月份进入主汛期后,全国平均降雨375.3毫米,较常年同期多13%,且极端性强、雨区稳定重叠。
二是超警河流多。今年以来全国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751条河流发生超过警戒水位洪水,其中248条河流发生超过保证水位洪水,72条河流发生超过历史洪水位洪水,较近年明显偏多。
三是大江大河和流域性洪水多。长江、黄河、淮河、珠江、太湖流域发生18次编号洪水,长江、太湖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其中长江上游发生了特大洪水,淮河发生了流域性较大洪水,1998年之后,一年之内有三大流域同时发生流域性较大及以上量级洪水的只有今年。
四是江河湖泊高水位时间长。7月上旬以来,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两湖全线超过警戒水位,洞庭湖城陵矶站最长超警历时60天,其中超保历时7天,巢湖超警已连续70天,其中超保历时20天,太湖超警、超保历时分别为48天、9天,江河湖泊堤防长期受高水位浸泡极易发生险情,长江中下游和淮河防洪工程共出险5237处,主要集中在支流和圩堤,共有892个圩垸蓄洪运用。
针对今年秋汛形势,李坤刚表示,现在看绝不可小视和丝毫懈怠。他指出,从历史规律看,进入秋季后,我国西南、西北等一些省份降雨连绵,往往导致嘉陵江、汉江、渭河等江河发生秋季洪水灾害。
李坤刚称,从预测预报看,今年秋季华西秋雨开始时间较常年偏早,雨量总体偏多,尤其是陕西的南部、宁夏的南部和甘肃的南部的降雨量异常偏多,秋汛形势严峻。当然,长期天气预测预报是世界难题,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应急管理部将继续毫不松懈、精心组织后期的防汛救灾工作,提前做好防御准备,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主要灾情指标
总体呈现出“三升、两降”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兼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表示,今年全国洪涝灾害较为严重,主要灾情指标总体呈现出“三升、两降”的特点。
周学文在会上介绍,今年我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雨情汛情多年罕见。进入主汛期以来,全国有751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长江、黄河、淮河、珠江、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共发生18次编号洪水,长江、太湖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其中长江上游发生特大洪水,淮河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
他指出,今年的洪涝灾害较为严重,主要灾情指标总体呈现“三升、两降”的特点。一是受灾人次上升。今年洪涝灾害范围广,全国28个省份遭受影响,共有7047.1万人次受灾,比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17%。
二是直接经济损失上升。洪涝灾害持续时间长,一些地方灾害程度深,农田、养殖、城乡工商户、基础设施等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2143.1亿元,较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27%。
三是转移群众数量上升。始终把人员提前转移避险放在突出位置,全国紧急转移安置469.5万人次,较近5年同期均值上升47.3%,为近年来最多。
四是死亡失踪人数下降。各地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加强监测预警,及时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因灾死亡失踪人口271人,较近5年同期均值下降49.8%。
五是倒塌房屋数量下降。随着防洪工程体系的不断完善,保护区防洪标准逐步提高,加之各地加强巡堤查险抢险,洪水淹没范围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近年来农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特别是随着脱贫攻坚危房改造加快推进,农村房屋质量明显改善,有效降低了因灾倒损民房数量。洪涝灾害造成7万间房屋倒塌,较近5年同期均值下降57.5%。
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
抓好五个方面
周学文表示,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下一步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落实。
一是统筹抓好南北方安全度汛,目前我国仍处在主汛期,要继续毫不放松抓好江河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和台风的防御工作,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对重点地区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支持,重点支持前期受灾严重的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广西、甘肃、贵州、陕西等省(区、市),后期因洪涝灾害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的省份也将纳入重点支持范围。目前已累计下拨中央救灾资金25.75亿元,紧急调拨19.5万件中央救灾物资和总价1.34亿元的防汛物资。
三是切实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倒损民房重建,中央财政对受灾较重省份倒塌和严重损坏民房,在现行每户2万元补助标准的基础上,每户再增加5000元。
四是加强对受灾困难群众的救灾救助支持,强化政策衔接,对受灾的低保户、五保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困难群体予以倾斜和优先保障。
五是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加大对救援队伍先进适用装备的配备力度,推动乡镇街道和灾害风险高的村居设置应急备灾点,配备常用基本应急物资。
综合中新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