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8月29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俞姓
  ■胡秀华

  一、俞姓起源

  (一)黄帝名医俞跗之后

  相传,黄帝时有名医跗,医术高超,经他医治的病人,无不康复痊愈,后来人们常把疾病的解除称作“俞”或“愈”。跗的后代子孙因以为荣,便以“俞”为姓氏。尊跗为俞跗,故俞跗是为俞姓之始。此即《通志·氏族略》所云:“古代有俞跗,善医,为俞姓之始。”

  又《姓氏考略》引《周礼·疏》云:“黄帝臣有俞跗。”

  又《路史》云:“春秋时郑国公族有俞氏。”亦见《中国姓氏大辞典》。

  (二)鄃氏去邑为俞氏

  据《中国姓氏大辞典》引《集韵》曰:“俞即鄃。汉时侯国,栾布所封,故地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以国为氏。后去邑为俞氏。”

  (三)因避上嫌名,喻氏改俞氏

  据《中国姓氏大辞典》引注《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述,宋时抚州临川(故治在今江西临川)民有俞氏,不音平声而音喻(yù),喻氏旧音树(shù),宋治平初,避上讳名(治平系北宋英宗年号,英宗名曙)声同者,因去口为俞。又嫌其与平声俞氏相杂,则音喻以别之。

  二、名人传略

  俞伯牙(?—?),春秋时著名音乐家。擅长鼓琴。《荀子·劝学篇》曾载道:“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伯牙起初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内就学会了成连的所有技艺,然而却始终不能达到成连的那种“精神寂寞,情之专一”的水平。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鸟悲号之声,心有所感,乃托琴而歌,创作著名的《水仙操》。据说他所弹奏的琴曲美妙动听,但只有一个叫钟子期的人能够听明白曲中之意。钟子期死后,再没有人能听懂伯牙的琴声,伯牙悲痛世上再无知音,遂摔碎琴,从此不再为别人弹奏。相传除《水仙操》外,他的作品还有《高山流水》等。

  俞大猷(1503年—1579年),明代抗倭著名将领。字志辅,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年)武会试进士,署正千户,守金门。历任守备、都指挥佥事等职。二十八年(1549年),迁备倭都指挥,转任崖州参军,参与镇压琼州(今海南)黎族人民起义。三十一年(1552年)任宁、台参将,抵御倭寇入侵,屡战屡捷,出为苏淞副总兵。三十四年(1555年),从总督张经大败倭寇于王江泾(在今浙江嘉兴北),次年升为浙江总兵。三十八年(1559年),因遭诬陷下狱发配大同,受巡抚李文进赏识,参与规划军事,造独轮兵车,大破敌阵,以军功为镇筸(今湖南湘西凤凰)参将。四十年(1561年),调至广东,镇压萧晚、张连起义军,授副总兵。在此期间,募兵汀州、漳州一带,建练“俞家军”,同年调任福建总兵,与戚继光合军收复被倭寇盘踞的平海卫(今福建莆田东)和兴化等地。四十三年(1564年),改任广东总兵,于海丰、南澳等地大破倭寇及海盗吴平,终于平定了东南沿海倭患,以功升右都督。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年)八月,俞大猷病逝于家。年77。追赠左都督。著有《正气堂集》《剑经》等。

  据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国姓氏起源考与历史名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唐诗里的美食
俞姓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俞姓 2020-08-29 2 2020年08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