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向 雪
本报讯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之一,为补齐这一发展短板,耒阳市直面差距,步步推进,在全省首创“乡村振兴+土地整理”模式,该市规划建设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目前首期1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已基本建成。
耒阳市委、市政府主动创新建设模式、加大保障力度、聚力工作重点、形成整治合力。耒阳市在全市规划建设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在北部片区打造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片,树立美丽乡村标杆。目前,新市渠塘、木兰、永济大河边等首期1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已基本建成。市财政安排了5.2亿元用于乡村振兴和环境治理,其中1亿元按1:1的比例作为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村民自筹资金配套奖补。着力攻克垃圾分类回收、马路市场、污水处理三大难题,在12个乡镇118个村实行了垃圾分类回收试点,马路市场全部整治到位,农村农贸市场的新扩建工作正有序推进,污水处理实现乡镇全覆盖,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并将污水治理、庭院修整等纳入整治范畴,对居民楼墙面及空间晾晒等作出规范要求。通过督促、激励、宣传等举措,全力调动牵头部门、镇村干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半年时间里,该市农村环境较之前有明显改观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