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奉献了38个春秋,退休后的生活简单平凡,也丰富多彩。若要给他贴一个标签,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律。
父亲的自律,是源于年少时代食不果腹的生活状况。生为长子的他,用瘦弱的肩膀,帮爷爷奶奶支撑着贫寒的家。那段时光的碎影,父亲常跟我们念叨。在我们的内心里,也会逐渐地串联起一段流动的光影。伴随招工进厂,他的脚步不再是个人的选择,而是一条铁的纪律,更是一条充满艰难、挑战的人生路。
父亲退休后,用写字、散步、种菜、做饭来丰盈生活。南窗阳台上,家里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泡沫盒,被父亲和母亲利用起来,种上了空心菜、苋菜、香葱,泥土是父亲用塑料袋一趟趟提上楼的。从早到晚,每一个时间应该做什么,都会在他的身体里形成生物钟。包括饮食。贫困时,吃够了粗粮,生活条件好了,他一直很抵触红薯。后来通过查资料知晓吃粗粮的好处,他会经常要母亲买一些回来,家里的早餐桌上常有红薯稀饭、煮玉米。每餐吃得很均匀,多好吃的,不多吃,多么不好吃的,也不会少吃。他说,经过六十年代自然灾害的人,都不会挑食,能有吃的,就是福气了。
父亲擅长做饭,他的拿手菜是土豆烧排骨、凉薯炒鸡、红焖肘子,煮的汤面吃过的都说好。母亲也说,是好吃,就是多年不变。父亲听到后,表面上没吭气,实际上,却也在听我们的建议,比如把面煮成七分熟,凉水滤一下,然后加入肉丝、香菇丝、韭菜、豆芽、鸡蛋、辣椒酱,做成炒面。我现在做的女儿爱吃的鸡蛋煎饼也是学父亲的,小麦粉、鸡蛋、香葱、少许白糖和盐,加水调好,然后用小火慢慢煎成两面金黄,脆香脆香。我们爱吃的食物,都列入父亲的字典。
青年和中年时的父亲很瘦,退休后父亲胖了将近20斤。他想让自己瘦下去,每天坚持散步,在小区健身场做各项锻炼。十年前,父亲因为眩晕症住院了三次,医生叮嘱要戒烟、戒酒,多运动,从那时起父亲就不再抽烟喝酒。每天早起慢跑,待我们起来时他已经到家做好了早餐。前段时间,我给父母亲买了一台电子血压计,父亲会每天早上在固定的时间给自己和母亲测量血压。他常跟母亲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身体健康了,就是给子女最大的财富”。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姐弟也逐渐脱离了照顾孩子的束缚,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陪伴父母。我们的孩子们也逐渐步入中学、大学。我们的身上自然会有父亲的影响,而我们的孩子身上,也会深得父亲的真传。我的女儿艺子,和外公一样,信奉简单而重复的生活就是最好,有时看到她端坐桌前学习的侧影,真的有几分外公的模样。小外甥权权,今年初三,他幼年跟随外公外婆生活,上学后回到他父母身边,他对外公外婆家的留恋,并没有因为长大而淡忘,而是始终如初般的浓烈。这点,像极了他的外公外婆,我的父亲母亲。
逐渐的我理解了父亲的自律,在他的世界里,一天,一月,一年,都在顺着时节流转。在他的定义里,他所做的一切,就是应该做的事,简单至极,平凡至极,就像春天到了花会开,秋天到了叶会落,夏天会热,冬天会冷一般的自然而然。越是自然,也越是舒服。父亲的生活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如此。我第一次感觉,原来自律有着如此的吸引力。翻看我们的成长,实则也烙印着父母的影子。就好像我此刻的书写,没有人督促,却多年走过。
自律是父亲的标签,也是父亲生活的日常,更是父亲的护身符。他日日坚持的练字、养花、锻炼、做饭,规律的作息,让他的心境淡然宽广,身体康安,眼界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