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存正先生的专著《女权运动先驱——唐群英》在当年即将付梓之际,我有幸提前拿到书稿,先睹为快。承蒙先生邀请,嘱我写个书评,实感大任难担。在历史学研究领域,本人可以说是门外汉,但由于身处市政协文史工作这个特殊位置,加上一直以来我都在致力于衡阳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呼吁,这其中就牵涉到衡阳有史以来,特别是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因此,先生之约,盛情难却。为了衡阳历史文化的传承,我只好卑辞哩语、不揣浅陋了。
唐存正先生是唐群英的长孙,虽已近90岁高龄,仍笔耕不辍,犹焕青春。多年来,他疾步奔走,深入调研,抽丝剥茧,挖掘史料资源;他深居简出,潜心创作,著书立传,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热心公益,开堂讲学,惠济后生,传承家道家风。我拜读老先生手稿后,深受启发,获益匪浅!对该书有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愿陈拙见,以期抛砖引玉、集思广益。
于衡阳而言,是展示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品格,是展示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的内在力量。衡阳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主要传播地。著作中提到,她出身“武将门第”“尝以不能易髻而冠为恨”,显示出她异于平常女子而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以及日后参加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奋争男女平权的革命实践,将唐群英女权主义先驱的革命形象展示得淋漓尽致,是衡阳人骨子里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最生动的体现。著作提升了湖湘文化敢为人先、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质,也更加擦亮了衡阳城市的文化名片,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带来新的生机。唐群英故居作为全省首批红色旅游景点,如果景区没有精神内核,就不会形成吸引力。《唐群英》的问世,将持续深入推动挖掘唐群英的红色精神内涵,传承红色文化,进一步提升衡阳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于教育而言,是审视教育理念的一面镜子。唐群英在曾国藩“八本家训”的基础上,创立家族“五字家风”和“三本家训”,丰富了为人处世、修身治家的内涵和外延。她设立中央女子学校等多所女校,将教育理念植根于女子职业教育,为振兴中国女学竭尽全力,在中国妇女教育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唐老先生在本应安享晚年的年纪,仍四处奔波,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唐群英家训家风最好的传承。时至今日,唐群英的家庭教育理念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启发我们的教育从多个视角重新审视在立德树人工作上的使命和责任,以新理念、新姿态和新方法坚定走好“教育改革”之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于女性而言,是激励新时代女性奋发有为的一声号角。唐群英是近代中国女权运动的领袖,是女性独立与解放的代言人。著作中写到,青少年时代的她进行“缠足的抗争”“学剑骑马要当穆桂英”,成为“女中奇才”。也因不幸“失女亡夫”后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毅然“大归新桥”,定居于“是吾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为她日后立志“换风”“钧天”成为妇女解放的先驱奠定了基础。在没有完全摆脱“男尊女卑”封建等级观念的年代,她冲破世俗的牢笼,为追求男女平等呐喊、抗争,进而争取参政权和受教育的权利。她倾其一生,为我们演绎了一位“女权斗士”的光辉形象,更像是穿越历史时空的一声号角,和新时代的女性进行了一次隔空对话,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巾帼精神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于历史而言,是寻找重新定位的一记标签。毋庸置疑,唐群英在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史中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对于近代以来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女性的研究,史学界的目光大多聚焦在秋瑾和何香凝等人身上,对于唐群英历史定位和贡献的研究显得滞后了一些。唐老先生以其多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加之自身为唐群英长孙的身份优势,掌握更加丰富详实的第一手史料,以扁平化的视角重新解读唐群英,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大义凛然、心怀天下、不畏强权、留名青史的先锋历史人物形象。
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首要是真实,其次是生动。《唐群英》史料详实、内容真实、文风朴实,是传记作品中的一部上乘之作。它独特的历史和学术价值,将为中国近代史和地方史的研究提供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