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面十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3月30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朱昌俊

  近日,民政部办公厅就做好2020年清明节祭扫工作发布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门要根据疫情防控情况,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管理要求,指导辖区内殡葬服务机构有序做好清明节祭扫服务管理。同时,鼓励通过网络祭扫、网上时空信箱、小规模家庭追思等方式,降低实地祭扫人数及祭扫活动聚集感染风险。

  今年的清明节注定是一个特别的清明节。一方面是因为在这场疫情中,全国有不少家庭受疫情影响而失去了亲人;另一方面,疫情防控还不能完全放松,这也是民政部门鼓励通过网络祭扫、网上时空信箱、小规模家庭追思等方式,以降低实地祭扫人数及祭扫活动聚集感染风险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网络祭扫、网上时空信箱已经不算新事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相关文明祭祀的倡导,已有部分实践。但是,它们依然属于小众现象。在今年的特殊情况下,以不到现场为特征的网络祭扫、隔空祭扫现象,应该会有明显的增多。这也说明,祭扫文化的演变,本身是社会具体情境发生改变的产物。

  可以说,今年的确是一个加速祭扫习俗转变的“窗口期”。但是,如果为了倡导网络祭祀,就将传统祭祀方式一棍子否定,既无必要,也将引发抵触心理。这方面已有不少前车之鉴,必须警惕。事实上,民政部门也只是鼓励、倡导网络祭祀等绿色祭祀方式,而并非“一刀切”的要求。如即便是出于防疫要求,各地也应该是以分区分级分类来引导社会的祭祀活动,并提供相应的便利。比如,对具备开放条件的祭扫场所,可提供现场祭扫服务,并做好控流量、防聚集、强防护、保安全等工作,科学合理设置各殡葬服务机构及祭扫场所承载量;采取网上预约、短信提醒等手段,做好祭扫人员流量关口前置管控,加强祭扫流量监测预警。也就说,具备现场祭扫条件的地方,在做好相应防疫工作的同时,就可以向社会开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别让就业歧视 成为“二次疫情”
弹性工作制有助提振消费活力
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辱骂援鄂人员者,法律岂能惯着你?
衡阳晚报版面十五A15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 2020-03-30 2 2020年03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