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四个阶段整合为“我要办理工程建设立项用地规划许可”“我要办理工程建设许可”“我要办理工程建设施工许可”“我要办理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四件“事”,纳入“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事项目录,项目落地速度提高70%以上,把“最后一公里”缩短为“零距离”。
A
推行“五个一”,审批大提速
由“串联”变“并联”,多审变一审,“事前”变“事后”,线下变线上……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我市由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构建起科学、便捷、高效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
各审批阶段均实行统一的“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一张中介服务清单、一次完成多项审批”的运作模式,每一个审批阶段申请人只需提供一套申报材料。
“这是一场触及利益的自我革命。”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欧阳琳告诉记者,这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有史以来力度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改革。
据介绍,我市取消了社会投资项目招投标、施工和监理合同备案等事项7项,合并社会投资项目初步设计审批等事项6项,调整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审批时序5项,转变管理方式8项。
经过流程再造,所有事项分为即办件、一审一核件、承诺件三种类型,规定即办件1个工作日办结、一审一核件3个工作日办结、承诺件10个工作日办结(个别承诺件有特别法律要求的除外),审批环节精简规范,审批效率明显提升。
在国务院、省政府规定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总时限基础上,我市实现审批再提速,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总时限压缩至60个工作日以内,提速率67.6%;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总时限压缩至47个工作日以内,提速率74.6%。
在学习借鉴兄弟城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市将衡东县作为首批试点地区,积极推行工业项目“先建后验”承诺制改革。对符合准入条件和相关要求的工业投资项目,由传统的“先批后建”变为“先建后验”,审批侧重由“重审批轻监管”变为“轻审批重监管”。2019年11月份,衡东县经开区雁翔湘玻璃项目、友特佳五金有限公司等3个单位的工业项目第一批享受改革试行成果。
B
只进一道门,办好所有事
“一次性提交材料,带一个小文件夹就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办好了所有事,真是太方便了。”2019年12月24日,金钟集团前期开发部经理邹树勋体验到改革的便利后如是感慨。
当天,他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一个项目的工程建设许可,第二天上午便办结了。而改革前,最少也要一周才能拿到建设许可,有时甚至更长。一个工程审批项目需要的资料往往要装满沉甸甸的一大袋,要跑住建、规划、国土、消防等20多个部门,耗时长又效率低下。
通过改革,整个审批流程发生颠覆性变革。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工程建设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任何一个阶段的审批大致简化四个步骤:第一步,申报人(法人)登录湖南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完成电子资料填报、图文上传;第二步,携带少量纸质材料,提交到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工作人员通过高拍仪录入系统,随后又将收到的材料统一递交到各有关部门;第三步,各有关部门通过系统获取申报材料,并进行网上审批(联审);第四步,若材料通过审核,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审批并制证,最后由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发放。
为适应改革需要,市政务服务中心打破各部门“摆摊设窗”的窗口设置传统,实行“柜员式”服务模式,由项目经理在前台负责统一接件和出证,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后台进行审批,实现了受理、审批“两分离”。
“这样的转变,对申报人来说是极大的便利,对政务服务人员来说却是一个巨大挑战。”欧阳琳形象地称,这是从“专科医生”到“全科医生”的转变。前台政务服务人员转换身份,成为项目经理,服务内容也由原来值守一个窗口只要“专门负责一件事”,转变为值守一个窗口却要“办所有事”。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掌握原先的“专项技能”,还要提升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不管事项多么繁杂,均由项目经理在前台负责统一接件和出证,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后台进行审批,实行受理、审批“两分离”。“零距离”的服务,切实打通行政审批“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只进一道门,一站式办结,最多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