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忘了哪个作家说过,“阅读是写作之路”。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知识是大脑里的生物“雷达”吸收到信息,经过筛选之后把重要的东西截留下来,供自己使用。我们都有这样一个“雷达”可以接受信息,但为什么有的人接受得好,有的人接受不好?有的人分辨效率特别高,有的人特别低?这里面的影响因素很多,但首要的问题肯定是你不要故步自封。你不要觉得我看了这个东西就完了,重要的东西是在表面之下的,你得高度专注地盯着这个东西看。注意力始终要高度集中,不能被分散。
——刘 恒 说
2. 所谓“区域性作家”既不是一个现成的概念,也不是可靠的分类标准,而仅仅是用以描述某类创作主体存在状态的词组,其语法结构和意义指向类似于“处于成长期的作家”。
区域性作家迫切需要三种有益的批评,即对话式的批评、理性的批评和创造性的批评。只有平等、理性、坦诚、创造,才能建立健康的文学交流机制(有别于狭义上的文学社交),使当代文学的公共性得以广泛确立,使文学从精英时代的个人独白变成公民时代芸芸众生的心灵对谈,从而充分展示文学的多面相和世俗性,毕竟“文学属于红尘滚滚的人间”(李敬泽语)。莫言也说,作家不应该“为老百姓写作”,而应该“作为老百姓写作”。自认为比老百姓高明,是作家的堕落;自认为比作家聪明,则是批评家的堕落。就此而言,区域性作家离老百姓更近,离那个“地方”更近,或许离真正的文学也更近。 —— 袁敦卫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