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28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满票通过《衡阳市“三江六岸”滨水区域规划条例》《衡阳市爱国卫生条例》。我市两部地方性法规同时在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被审查批准,这在我市立法历史上是首次。
我市是三道水口锁大江的山水城市,湘江、蒸水、耒水在城区汇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建新提出,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把衡阳建设成最美地级市,必须规划好、建设好“三江六岸”滨水区域。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把制定《衡阳市“三江六岸”滨水区域规划条例》作为重要的立法任务。市政府提出该《条例》的草案后,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进行数十次修改,不断完善,市人大常委会经过三次审议后通过了该《条例》。
该条例最突出的亮点是,划定了“两条线”,即:按湘江两岸控制宽度各不少于150米,蒸水、耒水两岸控制宽度各不少于100米的标准确定风光带控制线。确定了“两个区域”,即:风光带控制区和建设控制区,并对两个区域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为加强城市卫生工作,推动我市尽快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衡阳市爱国卫生条例》。《条例》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厕所管理、集贸市场管理、饮用水卫生、生活垃圾处置、控烟管理、养犬管理、病媒生物防控等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了明文规定。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立法专家说:“衡阳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立法,用法律来保障、规范、推动全市的重点工作,一年里出台两部地方性法规,确实不容易,体现了人大坚持党的领导、服从服务大局、敢于担当的精神。这两部地方性法规,选得准,内容实,有特色。如果全部得到落实,将会对衡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最美地级市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