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是第22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由连续多年的“知晓您的血压”变为“18岁以上知晓血压”,足见其年轻化趋势显著。不过,中青年人在高血压的防治方面存在很多误区。有些人喜欢凭感觉、按经验来控制血压,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有人则根本不知道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问题一
熬夜会导致高血压吗?
32岁的小航创业了,最近三个月白天趴在电脑前,晚上打工兼职,半夜继续熬夜工作。他告诉记者,国庆小长假也没有休息,明显没有以前能“hold住”了,在电脑前待一小会儿就头疼、头晕,一测量竟然高血压了。
专家说,目前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仍不是很明确,但长期不良生活方式使患高血压、冠心病的风险大增。他曾接诊过多例突发急性心梗的年轻患者,有连续熬夜打游戏的小伙儿,也有刚生完孩子的“IT女”,究其原因,熬夜脱不了干系。
通常来说,在一天当中,血压波动具有一定的规律,通常白天较高晚上较低,呈“勺型”。倘若在该休息的时候依旧忙碌,很容易导致大脑出现过度兴奋,血压就可能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而升高,或由于出现失眠、焦虑导致血压升高。很多年轻人熬夜时吃高热量零食、吸烟,加之活动量非常小,长此以往,肥胖就会与之相伴,又为血压的升高埋下了隐患。
不过有的人血压波动的规律与常人不一样,在睡眠时升高。专家表示,这可能是早期高血压的表现,有人“勺型”会消失,有人会反过来。因此建议患者动态监测血压,找到自己血压变化的规律。此外,半夜血压升高也可能与睡眠时呼吸浅慢、暂停、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致交感活性增高有关,例如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样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问题二
一种药总也降不下来等于吃药没用?
凭感觉、按经验来控制血压,是很多患者的治疗误区。一些人认为用一种药总也降不下来,等于吃药没用。专家介绍,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造成的。这种高血压一旦形成,很难治愈,需要经常监测血压,改善生活方式,规范服药。
根据我国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征求意见稿)》,一般一种降压药物用到最大剂量时,最多能使血压降低20/10 mmHg。对于轻度高血压(血压<160/100 mmHg)患者,若应用一种降压药物血压确实不能满意控制血压,可两种药物联合,也可尝试更换另外一种降压药。少数患者更换药物后能够得到更为显著的降压效果。
有的患者说,我用某某药5年了,原来血压控制很好,近来又高了,是不是耐药了?其实并不是。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人的收缩压都会逐渐增高,现在血压控制不好的原因是血压比原来更高了,而不是耐药了。这种情况下,一直应用降压药物治疗且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应该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药量或加用第二种药物,而不建议擅自换药。
问题三
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58岁的朱女士告诉记者,她患有家族性高血压有30年了,一直规范服用药物,血压控制得不错。今年上半年她频繁觉得头疼,以为脑袋里长东西了,到医院做了个全面的检查,结果啥问题没有。医生说,是不是血压没控制好,她说绝对不可能。结果诊室内一测收缩压高达165 mmHg。“我在家测明明都在135 mmHg以下啊?”她儿子忽然意识到不对,连忙回家取了血压计回来,结果发现,血压计不准!自以为控制得挺好的血压,其实一直不达标。
专家介绍,血压测量的过程看似简单,但是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不可小觑。目前,测量血压主要采用诊室血压、家庭血压及动态血压三种方法。诊室测量血压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在诊室中非同日三次血压≥140/90 mmHg,家庭自测血压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血压≥135/85 mmHg。动态血压测量需到正规医院进行。
小贴士
测量血压注意啥?
家庭正确测量血压,首先要采用合格的台式水银血压计或经国际标准验证合格的电子血压计。朱女士那种“跑偏”的血压计显然不能给出正确参考。
在测量前,要安静休息5分钟以上,测前30分钟禁止吸烟、禁止饮咖啡或茶、禁止进行体力活动,且要排空膀胱。患者要端坐,保持背部紧贴椅背,双脚平放于地板,不要交叉双腿。测量坐位的上臂血压时,上臂与心脏在同一高度,首次应测量双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较高读数一侧的上臂血压,将袖带的中央缚于肱动脉上方,测量中不要讲话,每次测量至少两次,两次测量之间需间隔1分钟,若两次血压值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相差超过5mmHg以上,应再测量一次,最终采集2—3次读数并记录。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