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人民政协报记者朱婷:~~~
2019年08月23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民政协报记者朱婷:
生活 ShengHuo 在衡阳 会更幸福更宜居
【人物简介】 朱婷,1987年生于衡阳,现为人民政协报新闻评论部记者。
  “衡阳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有着后天发展积累下来的基础,更有着精心描绘的蓝图和远景。”朱婷认为,建设最美地级市,衡阳有优势,有决心,更应该有信心。

   ■本报记者 罗文鹏

  “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远在北京的朱婷,始终对诗意故乡饱含思念。这座城市在抗战年代曾谱下惊天动地的赞歌,也曾因南方工业重镇的美誉赫赫有名,有着辉煌的过往。她说,身在异乡便能明显感受到家乡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

  “历史已成往事,但衡阳从未淡出人们的记忆。”这些年,朱婷在北京和衡阳之间往返,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总是以新的面貌出现在游子的视野中。

  每次回乡探亲访友,朱婷对衡阳的生活之美有切身体会。城市容貌整洁美观,市区能漫步的公园越来越多,市民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父老乡亲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从北京到衡阳,以前只能坐22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后来有了高铁,时间缩短到了7个多小时,且衡阳境内就有4个高铁站。衡阳修建南岳机场后,航班更是将行程缩短到了2个多小时。交通的便利,让更多外地人愿意前来旅游休闲,感受衡阳人文与生活之美。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发布,进一步明确了衡阳这座湘南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也为衡阳的长期发展规划提供了政策指导和依据。

  如今,衡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进一步提升衡阳颜值、气质和内涵,以最强执行力打造最美地级市。这对于衡阳儿女来说,又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规划细致且务实,从宜居城市、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四个方面,对‘生活美’作了规划部署。” 朱婷说,普通老百姓对最美地级市感受最贴近的便是生活上的变化。只有生活美了,老百姓才会有真正的获得感、幸福感。

  无论是“三江六岸”的生态绿地,城市新区的产城融合,还是回雁峰景区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都是朱婷热切期待的。未来,生态、产业、文化等元素会在这座城市完美结合,市民可以在享受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同时,感受到更多人文景观和现代都市生活的便利。

  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基础设施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25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0%,80%以上村庄达到绿化村庄标准。同时,升级农村的水、电、路,乃至厕所,大力改造危旧房,为乡村生活绘就了一幅优美整洁的画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朱婷认为,要实现“生活美”,要多关注贫困问题。在脱贫攻坚方面,应当将职业教育、产业扶贫与精神文化扶贫结合起来,通过人才、政策帮扶,实现“贫困村”向“美丽乡村”的蜕变,让被帮扶者找到奋斗的希望和方向。

  在基础设施方面,衡阳这些年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她认为,作为湘南地区中心城市,便利的交通、发达的物流系统、智能的城市管理系统,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代表着一座城市高效、活力的形象。要通过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让衡阳更好地对接长株潭城市群,辐射带动湘南地区。

  规划美、生态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和谐美、形象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朱婷心中的“最美衡阳”,是优雅的、美丽的、宜居的。她认为,衡阳建设“最美地级市”,也意味着将更加擦亮城市名片,让更多人对它抱有期待,有助于吸引更多人才、产业和要素汇集,迸发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生活 ShengHuo 在衡阳 会更幸福更宜居
衡阳晚报版面五A05生活 ShengHuo 在衡阳 会更幸福更宜居 2019-08-23 2 2019年08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