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 珂
“衡阳已经具备构建最美城市的本质和内涵。接下来,就看我们如何去升华和实现这一目标。”瞿志坦言,一座城市好不好,不能只看城市的GDP,还要看群众生活是否幸福,而检验幸福的重要指标就是生态环境是否优美。提出建设“生态美”的新衡阳,把握住了衡阳后续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加快把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着力在绿色发展中创优势、增动力、加速度,才能把衡阳的发展潜力转变成经济增长动力。
瞿志认为,生态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美,通常指使人感到心情愉悦的人或者事物。生态美是生态和美的有机结合,生态美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所以,衡阳建设“生态美”城市,首先就得突出“生态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各级政府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严守生态底线红线,持续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管控,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要发挥禀赋优势,做足山水文章,注重景观设计“借山用水”,建筑布局“显山露水”, 通过建设城区园林化、城镇森林化、村庄田园化、道路林荫化、江河林网化的城乡绿化体系,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绿色“福利”,并不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其次,建设“生态美”城市,还要实现“生态美”。绿色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在于良好的生态环境,衡阳要进一步保护好自己的绿水青山,不断巩固提升自己的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倡导人们尊重自然、融入自然、追求美好生活,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其中,生态治理必须遵循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
最后,建设“生态美”城市,还要延续“生态美”。衡阳在发展的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建立陆水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要大力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面推行“河长制”,持续抓好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抓好大气、水环境、噪声污染等治理……通过种种举措,让衡阳的山更青、水更绿、空气更清新。
“生态是衡阳的最大优势,也是发展潜力。”采访结束时,瞿志作了一首诗,向记者描绘了自己心中那幅最美地级市的生态图画:“晓燕呢喃,仁雨润田。童卢浣碧,才明邀月。湘水涟漪,珠晖迎旭。湖广为范,九州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