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面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长沙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导刘沛林:~~~
2019年08月23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沙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导刘沛林:
规划 GuiHua 彰显格局 衡阳未来发展可期
【人物简介】 刘沛林,长沙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访问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专家,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特色旅游小镇建设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本报记者 谢小青

  刘沛林多年来致力于人居环境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他认为,衡阳市委全会提出建设最美地级市的目标,是今后一段时期内衡阳上下都关注的任务和话题,为衡阳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会议提出的“以最强执行力建设最美地级市的意见”,从建设最美地级市的七个内涵概念入手,对“规划美、生态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和谐美和形象美”七个方面进行了提炼,刘沛林主要从规划布局的角度谈谈对最美地级市的理解。

  刘沛林说,以往的规划细分为城市规划、国土规划、环境规划、交通规划、景观规划等方方面面,新的规划要求打破条块分割,实现“多规合一”,所以,新的城市规划叫做“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生产布局、居住空间、交通道路等城镇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如何从国土空间规划上建设最美地级市,重点要考虑五个方面:

  一是城镇空间的整体框架要拉开,常言说,格局决定未来,有好的蓝图才会有好的格局,既然明确要将衡阳建设成最美地级市,就要在城市格局上相适应,所以, 一定要立足长远定格局。

  二是要适当调整城市建成区的范围,准确地说是应该适度扩大城市建成区的范围。意见明确指出,要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加快城市行政区划调整,推动中心城区与西渡、南岳、云集、大浦等周边城镇融合发展,力争到202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达200万人。进一步完善县城和小城镇规划,支持耒阳市按100平方公里、其他县城按40平方公里的规模远期规划建设。刘沛林非常认同,他认为城市面积大了,人口规模、土地规模、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上去了,经济动力也会明显增强。

  三是要强调生态环境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立足长远的理念和思想,一定要落实到位。通常说要加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的融合协调发展,强调的就是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一定要加强“三江六岸”的滨水风光带建设、景观建设、人居环境建设,着力打造有文化品质的“诗意栖居”之地。

  四是要加强规划管理,加快开展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严格按照规划方案开展建设,切实增强规划的法规效应,杜绝随意改变规划的行为。

  五是要充分挖掘和彰显好衡阳的历史文化优势。无论是船山文化、抗战文化,还是蔡伦文化、书院文化,都是可圈可点的,这些文化都是衡阳城难得的“乡愁”内涵所在,正好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一定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指示要求。

  刘沛林在《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第1期撰写过一篇题为《衡阳:三道水口锁大江》的文章,湘江、蒸水、耒水在衡阳城汇流,因此造就了历史文化名城衡阳的山水文化,使衡阳城的性格既具有山的刚强,也兼备水的柔韧,既有山的仁义,也有水的智慧。这也是最美衡阳要发扬光大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规划 GuiHua 彰显格局 衡阳未来发展可期
衡阳晚报版面三A03规划 GuiHua 彰显格局 衡阳未来发展可期 2019-08-23 2 2019年08月2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