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回读史铁生《奶奶的星星》,我总是忍不住想起我的奶奶。
爷爷去世早,父母早出晚归,忙于繁重的农活,我们姐弟基本上都是奶奶拉扯大的。后来,奶奶逐渐双目失明,家里也没钱给她去做费用高昂的手术。虽然日常起居多有不便,生性要强的奶奶却从不要我们照顾。好在两个姑妈嫁得不太远,隔三差五回娘家探望她。
老家地处产煤区,家家户户都有一两个煤灶。我们那里的煤灶,只高出于地面几公分,炒菜时还要蹲下来,实在不方便。灶的两侧,嵌着两个大小不等的圆形瓮坛,以充分利用灶火的余温。大的有盖,用来热水,小的用来煨鸡蛋、红薯之类的食物。村里的人家大都有一种竹制的烤笼,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架在灶上烤干潮湿的衣物。奶奶虽然双目已盲,却在无数个晚上,用她那青筋暴露、瘦骨嶙峋的双手摸索着,为我们烤干被雨打湿的衣物和鞋袜,让我们第二天早上穿得暖暖和和地去上学。因为是晚上,煤火处于准封闭状态,温度并不太高,烤笼的各个角度受热不均匀,各种衣物的潮湿程度也不一致,需要不时翻动,让衣物的各个部分彻底干透。在那些寒气逼人的夜晚,当我们已经进入梦乡,不知道年老体衰的奶奶要颤颤巍巍地拄着拐杖起床多少次,有没有摔倒过?
我们在外求学、工作,每次回家,总是迫不及待地奔赴奶奶身旁,嘘寒问暖,陪她闲聊。她虽然看不见,听力却尚好,总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来者是谁,并亲昵地喊我们的乳名,紧紧攥着我们的手不放,生怕我走开。多少次,我轻轻地摩挲着她干瘦的手,端详着她满头的银发和日渐消瘦、皱纹密布的脸庞,心里酸楚难过。
奶奶出生于1914年,于2003年离世。当她在世的时候,一定有和邻人聊天,也难免有人对她说起过,等您的孙子以后上班了,您就可以享福了。她当时一定是满脸欣慰的笑容吧?唉!她老人家又何曾享过我这个孙儿的福?我又何尝报答她的恩情于万一?我参加工作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收入微薄,又忙于工作、结婚、买房、生子,自顾尚且不暇。加上自己没有车,回老家要转车好几趟,妻子和幼儿均晕车厉害,每年回老家的次数少得可怜。在奶奶去世前的某天,我突然想起很久没有问候过的奶奶,忙打电话给老家的表妹,托她买些松软可口的糕点送给奶奶吃。短短数月之后,奶奶竟溘然长逝,我却未能见上她最后一面!
奶奶,我最亲爱的奶奶,您在那边还好吗?愿仁厚慈悲的地母永安您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