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初秋的风缓缓地吹着,我和父亲在客厅闲闲地说着话。门铃响了,门外站着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手中提着烟酒等礼品。看到父亲,他说:“我终于找到您了!我认得您下巴的这颗痣。”
父亲茫然地望着老人。
“42年前,从新湾镇到杨阁老乡的那条山路旁有一棵空心了的大樟树,当时您在樟树对面草丛中捡到一个黑色皮包,里面有3万元苎麻款……”
父亲打开记忆的闸门:那也是一个初秋季节,因为奶奶生病住院,父亲去杨阁老乡舅舅家借钱。走到大樟树对面时,他看到草丛中有一个黑色皮包,弯腰拾起,打开一看,吓一大跳。里面齐齐整整好几叠10元一扎的钞票,父亲数了数,竟然有3万元之多。在粮食和肉凭证购买的年代,3万元是天文数字。父亲心中着急:“丢了这么多钱,这不要命么?”
父亲将皮包藏在樟树的树洞里,然后,静静地站在树旁等。十分钟过去,二十分钟过去,半个小时过去。父亲心中更急:“这人也太粗心了,这么久了,还没发现皮包丢了。”过了一会儿,一个中年人从山路拐弯处小跑着过来,边跑边往路两旁寻找,一脸慌张,浑身是汗。等那人近了,父亲问:“你是不是丢了什么东西?”
“是的,一个黑色皮包,你看见了吗?”那人的眼神中与其说是期望,不如说是绝望。
那人告诉父亲,他是供销社的采购员,去杨阁老乡收购苎麻,路上遇到熟人的手扶拖拉机,高兴地上车后,顺手将皮包挂在手扶拖拉机上,然后俯身和司机谈天说地,连皮包飞出去了也没发现。
父亲问:“皮包里装了多少钱?”
那人说:“3万元,10元一扎。”
父亲从树洞中将黑色皮包拿出来,问他:“是这个吗?”
那人接过皮包,喜出望外,数了数,转身就往来的方向跑。父亲后来对舅舅说起这事,舅舅打趣说:“那人怕是喜疯了,连句谢谢都没有。”
父亲笑笑说:“情有可原,发现皮包丢的那一瞬,不知受了多大惊吓呢。”
老人从往事中回过神来,说:“当时我喜疯了,连您的名字都忘记问,只记得您下巴这颗痣。要不是上次去杨阁老乡喝喜酒,无意中听到你舅子和别人说起当年的事,我还不知道到哪找您呢。”
老人说着递上手中的礼品。说:“请收下迟到的道谢。”
父亲怎么也不肯收,当年的事,父亲虽然记得,却并没放在心上,更没想要回报。因为,父亲当年的举动,凭的是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