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青年水库纯属偶然。原定的线路是衡南县冠市镇梅盐村、杨武村、柏塘村,上午两个村,下午一个村,5点集合返回。四点半,我们在柏塘村参观村部旁边的古民居。按正常车速,到达约定的集合点——凌波风情小镇,不会迟到。
阳光流淌,田里的禾苗绿泱泱冒着水光。山中公路硬化,坐在车内,可以尽情欣赏田野风光,不用担心颠簸。到一个岔路口,师傅说,左转。左转还是右转,对于盘根错节的山中公路,不是熟门熟路,就只能是走迷宫,分不清左右。师傅特地交待司机左转,必定有蹊跷。师傅冲我神秘笑笑,说要把我卖了。
绕了很长的山路,终于在一栋无人居住的旧屋前停下。时间,四点五十分。师傅不着急,他不跟我们一道返回,不用守时守约。我跟在师傅后面,嘀嘀咕咕。师傅也不恼,温和地笑。沿小丘向上,到大转弯处,师傅要我先过去。
过大弯,前面是一方大草坪,碧绿的,和山上树木颜色完全一样。继续前走。不对,不是草坪,是水。绿色矮下去,变成山丘形的倒映,之外,尽是蓝天白云,在水里泛着皱褶。
我急忙跑回去告诉师傅,前面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水库。师傅望着我,那眼神,诡秘狡黠,里面藏着大欣喜。
水库在山与山之间,望得到边,望不到尽头。我们在的地方是水库的尾端,尾端拦网,养鸭子。靠右边的水域也拦网,养水生动物。水面不平静,鸭子嘎嘎。水里也不平静,那么多的水生动物。水之外的岸上更是不平静,面对汪汪的一泓水域,心“扑通扑通”急速地跳。水光上下,天地相同,山丘和田野像是浮游在蓝天白天之间的岛屿。
师傅老家冠市镇。离开水库的路上,他给我们讲水库的故事。说是铁拐李离开古皇山后,来到柏塘村。炎炎夏日,铁拐李十分口渴,到一农户家讨水喝。天干火旱,四周一无河流,二无水井,水极其珍贵。农夫见一衣衫褴褛老者讨水喝,没犹豫,反身舀来一木瓢水。老者也不客气,接过就喝。喝完,伸过瓢,还要。一瓢,两瓢,三瓢……水缸里的水快舀完了,家里还没做饭呢。农夫拿着瓢,呆呆站在老者面前,不敢相信老者竟然喝了半缸水,还要喝剩下刚够做饭的水。老者斜倚拐杖,哈哈大笑:“好了,不喝了,留一点水给你做饭。”
老者走了,不出两三步,折回来,“我要送你一样礼物,但你必须自己选。九十九个顶子(官帽)和九十九道泉水,你选一个。”
农夫听后思忖,自己世代农民,若是能出个官人那真是光宗耀祖的事。可是,家里出官人自然是好,但这只是自己一家的好。如果有泉水,就是村子里所有人的好,大家再也不用天天为水发愁。有了水,就有庄稼。有了庄稼,就能过上好日子。过上好日子,就能送孩子读书考官人。
农夫果断地说:“我要九十九道泉水。”
老者拄着拐杖哈哈笑着走了。
老者走后不久,田野里冒出一道泉水。泉水汩汩,村子里的人有水喝了,庄稼有水喝了。不久,古皇山上传出铁拐李的事情,柏塘村的农民对照时间和相貌,他们忽然明白,原来那日来讨水喝的老者是铁拐李。
青年水库只是九十九道泉水中的一道,沿山脉向上还有另外九十八道。仔细算算,青年水库已经不年轻。同行的人说,青年水库以前叫夜里泉水库。
另一个抢着答,小孩子晚上尿床也叫夜里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