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季拍广告,本身无可厚非。如果是成年模特拍摄,或许还可以博个“够拼”“敬业”的好名声,但是当这一切发生在童模身上,就是另一回事了。“童模”首先是未成年人,是孩子,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很显然,儿童并不能对“三伏天室外穿羽绒服摆拍”的潜在风险有着充分的认知,更不可能基于理性评估和自由意志做出“正确决策”。在此类场景下,监护人以及相关商家,到底施加何种影响和引导,我们不得而知。而这,恰是最让人焦虑的。
由于缺乏法律规范,童模圈子有着很大的封闭倾向,整个童模行当相当程度处于暗箱之中。公众的担忧在于,在此类事件中,监护人的代理权是否已然异化为了一种过度的支配权?无论其主观上是为了锻炼孩子还是拿孩子当摇钱树,从实际结果来说,很多童模的确被驱使着干着不合时宜、不合年龄的事情。——评论员 然 玉
2.当然也有一些人持不一样看法,认为如果孩子愿意,适当锻炼一下也挺好的。说一千道一万只要孩子高兴、家长愿意,不影响身体健康就好。的确,万事都有对和错,度是最重要的。对于这种磨练,家长心里要有个度。但问题是,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度,如何界定这个度?
所以这个“度”,最好是由第三方来定。比如可以出个法律条文。还有,可以由行业定个“度”,就是行业规定。毕竟法律有时不能涵盖一切,或者会滞后于事态发展。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使儿童模特成为新兴产业,同时也暴露出儿童权益保护相关问题。无规矩不成方圆,给童模定个规矩不是“私事”,更不是为了挡一些家长的“财路”,而是提升整个社会未成年人保护水平不容忽视的一环。——评论员 项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