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面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探索桂王府迷踪”系列报道之五:~~~专家学者纷纷建议,要加强对明桂王相关历史文化的研究,并将桂王元素融入来雁新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中去,助力衡阳“申名”
2019年07月11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桂王府迷踪”系列报道之五:
复建桂王别院,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专家学者纷纷建议,要加强对明桂王相关历史文化的研究,并将桂王元素融入来雁新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中去,助力衡阳“申名”
▲合江套沿江一带现状
◀大护国寺
◀来雁塔(已经启动修缮)
  ■文/图  本报记者  罗文鹏

  本报推出的“探索桂王府迷踪”系列报道,首次面向公众系统地介绍明桂王府的历史,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和热议。大家纷纷表示,学术界要全面深入研究明桂王相关的历史文化,丰富衡阳的历史文化内涵,为研究明朝藩王制度以及明末清初的历史等提供重要的实例资料。

  同时,大家也提出一个现实议题:如何利用好明桂王在衡阳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发建设具有衡阳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独一无二的城市新名片。

  A

  除了王城

  城北有明桂王别院遗址

  在衡阳2000多年的城市历史中,明桂王府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那么,可否复原王城旧貌,开发建设王府主题文化旅游景观?

  “主城区恢复桂王府难度太大,也不大现实,来雁新城片区恢复王府花园景观较为可行。”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定安说。

  原来,除了主城区“知名度”相对较高的明桂王城,在城北郊区还曾有桂王的大量遗迹。据专家考证,明代的城北桃花冲一带,大致为今天来雁新城范围内的合江套区域,曾经有桂藩精心布局的桂花园,建有名为“庆桂堂”的王府别院。

  如徐霞客所描述,桂花园一带景致之美,足以让人忘却忧愁。他在《徐霞客游记》中记叙:

  余先遁庵东入桂花园,乃桂府新构庆桂堂地,为赏桂之所。前列丹桂三株,皆耸干参天,接荫蔽日。其北宝珠茶五株,虽不及桂之高大,亦郁森殊匹。又东为桃花源。西自华严、天母二庵来,南北俱高冈夹峙,中层叠为池,池两旁衣冈分坞,皆梵宫绀宇,诸藩庵亭榭,错出其间。桃花源之上即桃花冲,乃岭坳也。其南之最高处新结两亭,一曰停云(又曰望江),一曰望湖,在无忧庵后修竹间。时登眺已久,乃还饭绿竹庵。复与完初再上停云,从其北逾桃花冲坳,其东冈夹成池,越池而上,即来雁塔矣。塔前为双练堂,西对石鼓,返眺蒸湘交会,亦甚胜也。塔之南,下临湘江,有巨楼可凭眺,惜已倾圮。楼之东即为耒江北之入口。

  庆桂堂四周散布着华严、松萝、天母、绿竹、无忧、延寿等八座佛庵。徐霞客在游记中说,“八庵连络,俱幽静明洁,呗诵之声相闻,乃藩府焚修之地。盖桂王以亲藩乐善,故孜孜于禅教云。”

  B

  专家建议

  要将桂王元素融入来雁新城开发

  随着来雁新城开发建设的推进,建设以桂王为主题或者以其为主要元素的文化街区之设想,由是成为现实议题。

  市政府于2016年组织历史文化专家和来雁新城开发公司、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召开了来雁新城历史文化街区(草桥文化风情街)规划建设会议并形成了纪要文件。

  会议明确提出,除了修复来雁塔、湘军古码头、古船厂(筷子洲造船厂),还要保留桃花冲一带的自然地貌特征,按照明代的藩王规制和建筑风格复建桂王府别院、桂花园,打造赏花、赏景佳境。同时,引入《徐霞客游记》的文化元素,以合适的方式复原罗汉寺、绿竹庵等明代桃花冲的寺院庵堂景观,建设以徐霞客为主题的纪念公园或文化标识,以“突出衡阳文化特色、彰显衡阳文化气质、强调衡阳文化符号、留存衡阳历史记忆”。

  对于这次会议议定的相关事项,本土历史文化专家、学者纷纷表示赞同,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徐霞客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谭民政先生说:“我十二万分地赞成这个会议精神,希望精心策划好这个未来的历史文化街区,尽量保持这一带的自然地貌,恢复植被,恢复使用老地名。”文史专家戴述秋建议,将青草桥的酒楼茶舍,杨家坪的旃檀、绿竹等古庵,桂花园的奇花古樟,桃花冲的雁塔涛声,十方塘的大护国寺等串连起来,打造“明桂藩十里文化长廊”,使之成为古城衡阳独有的地标。衡阳收藏名家谭耀则提出,复建桂王别院后,可以在内部开设衡阳古陶瓷博物馆、桂王琉璃厂文物陈列专馆,打造陶瓷工艺游学体验基地,并开发相关的文创产品。

  “明桂王具有特定的历史地位,其相关的历史文化是衡阳独有的,具有唯一性。”刘定安说,唯一性是文旅融合的灵魂。他透露,华侨城集团入驻来雁新城片区后,仍要继续按照2016年的会议精神开发建设草桥文化风情街项目,并且要继续听取专家学者的建议,争取把这个历史文化街区打造为衡阳的城市新名片,助力衡阳申报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桂王府是如何毁掉的?

  戴述秋

  奢华宏伟的桂王府到底是怎样毁掉的?又是谁毁掉的?史界历来说法不一。一说是明代溃兵纵火焚烧的;一说是大西军首领张献忠下令放火焚毁的。其中又以后一种说法蔓延最广,影响最大。事实果真如此么?

  张献忠,字秉吾,号敬轩,明陕西延安卫柳树涧人。出身贫苦,但足智多谋,曾为延绥边兵。崇祯三年(1630)率米脂十八寨穷苦百姓起义,号“八大王”。是明末实力最强的农民起义军之一。崇祯十六年七八月间,他亲率水陆大军二十多万人,从武昌向长沙进发。在大西军尚未到达长沙之前,湖南巡按御史刘熙祚即偕长沙吉王朱慈煃、荆州惠王朱常润急向衡州逃窜。与此同时,那些望风而逃的明代溃兵也蜂拥至衡州城,在城內大肆烧杀抢掠。尤以总兵官孔全斌所统领的安陆军扰民最甚。据《衡州府志》载:“崇祯十六年癸未八月,流贼张献忠陷长沙,总兵官孔全斌等兵溃走衡州,纵火焚藩府、官署及郡城内外易赖街、江东岸等处,庐舍灰烬无余。”“殿宇半灺于溃兵,余存正殿寝宫三处。”

  九月四日,张献忠抵达衡州后,占据桂王府,号曰西王府。他在王府正殿处理各项军政事务,审讯俘获的明朝官员,查抄贵戚显宦的财产,并向义军控制的州县派出一批地方官员。为了筑牢大西政权基础,还在王府开科取士,招录贤才,衡州名士王介之、王夫之兄弟也在招募之列。由于王夫之兄弟不肯入幕,张献忠部下又把王的父亲王朝聘找去相劝。为了救父亲,王夫之故意将自己的脸和手腕用刀割破,敷上毒药,叫人抬到桂王府,以示自己已不中用了,还谎称大哥已死。几经周折,张献忠只得放回王朝聘,王夫之也趁机逃出,隐匿在南岳深山之中。这个真实故事,也是对张献忠是否烧毁桂王府一个有力的回答。就连《明史》也仅记载了张献忠把孔全斌没有烧尽的王府寝殿的木材运往长沙建“大西王殿”,其余也举不出张献忠有其他破坏行为。正因为如此,这才有了康熙六年奉旨拆除3处残存的宫殿(正殿、寝宫),将材料运往北京去重建太和殿的史实。又据《清泉县乡土志》载,康熙八年雁峰寺全面重建,又将拆除后桂王府残留的可用之材全部用作修建天王殿及殿前山门。至此,庞大的桂王府就这样被夷为平地。“今藩府故址独存,败瓦颓垣,荆榛迷望而已。”其独特的王府文化也随着桂王府的覆灭命运而湮没无闻。

  (参考文献:清张廷玉等撰《明史》,清康熙《衡州府志》,清同治《衡阳县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复建桂王别院,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衡阳晚报版面六A06复建桂王别院,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2019-07-11 2 2019年07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