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托尔斯泰讲过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大概内容是: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于是他找到地主。地主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听后兴奋不已,舍命去跑。虽然太阳落山之前他跑回来了,但他精疲力竭,摔了跟头就再没起来。有好心人挖了个坑,就地埋葬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时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类似贪婪却失去的故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胜枚举。如有些人享受着高工资及福利,却仍弄权受贿而锒铛入狱;制毒贩毒者贪求一夜暴富,最终走上不归路;不良厂家、商人不择手段制作贩卖假冒伪劣商品,最终难逃法网;一些老年人为了追求高利息而盲目投资,从而被骗得血本无归、欲哭无泪……
“做了皇帝想成佛”这一俗语,充分刻画了贫婪者扭曲的心理。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差异,我们不妨与同类群人或往日相比较,那心境就会豁然开朗了。提高生活质量凭能耐、才智去获取,乃人性所然,这跟贪婪是截然相左的两个意思,不可混淆。欲望得到一块土地的人,因贪欲反倒猝死,可见贪婪之危害。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人的生存不可没有需求,但是需求须视其社会环境、自身素质去寻求。不切实际的需求由量变转化为质变,即形成了贪婪。贪婪是人的不正常心态,务必吞噬理智,丧尽天理、人道。古往今来,多少贪婪的人被贪婪所葬送。我们应持着“身外物,不奢恋”这一信念,避免身陷邪念不能自拔。“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每个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