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调高温津贴,更须提升纳凉服务。高温权益不仅是工薪族的权益,也是所有公民的权益。对于公共服务来说,优美的环境,阴凉的条件,是赢得人们信赖的前提。比如,在无法使公交车都变成空调车的情况下,在车上多装几台电风扇,放几桶冰块;一些餐馆、酒店在客人到来之前就把空调打开;至于商场、超市,除了供应冷气外,再添置一些可以坐下来休息的设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方便;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将防空洞开放,变成市民免费纳凉点,供市民随时入内避暑。
——评论员 张西流
2.高考发榜后,填报志愿成为高考生和家长的头等大事。选学校有排名榜单、录取分数线的参考,大学复杂的专业设置,则让很多高中毕业生在选择专业时充满困惑与迷茫。一般而言,应用类专业对口职位市场需求大,薪资高,成为很多人想当然的选择,而那些看起来要坐冷板凳,也“没什么实际作用”的基础性专业,则让考生“望而却步”。
直观来看,“有用”专业主要教学生“怎么办”,比如金融专业教你如何构造资产组合,计算机专业教你如何编程;但“无用”专业主要教学生“是什么”“为什么”。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正在形成自己独立思维方式的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先思考清楚“是什么”“为什么”。
“无用”学科的基础地位,对学生、教师、研究人员思维的培养也十分珍贵。“无用”专业在很多人眼中是难就业、工资低的代名词。但其在大学学科体系中的价值,对学生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的涵养,对专业能力的基础性作用,常常被视而不见。“有用”“无用”本是相对的,“有用”专业可能培养出“无用”学生,“无用”专业却在不经意之间有大用处。
——评论员 谭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