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金华晚报提供
义乌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千年历史形成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1920年春,有着义乌精神基因的陈望道回到家乡分水塘村,完成《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燃起信仰之火。这片燎原的信仰之火与义乌精神的碰撞,为义乌人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支撑。
如今,红色火种分水塘村、义乌城西乃至整个义乌都在薪火相传中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来,因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义乌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从义乌“望道信仰线”支点发出的“义新欧”中欧班列更是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为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早期成果。
1.信仰之火燃起 真理的“甜味”长留
“真理的味道是甜的”。1920年春,29岁的陈望道回到家乡分水塘村,在年久失修的柴屋里,用两条长凳支起一块旧门板,既当床铺,又做书桌,凭借一盏油灯,日以继夜,伏案译书。有一次,陈望道的母亲端了粽子放到他的书桌,还在粽子边放了一碟红糖,催促他趁热吃。过了一会,母亲在屋外问儿子还要不要再加点红糖,陈望道连声答话:“够甜,够甜了。”待母亲进屋收拾碗碟时,却发现儿子满嘴都是墨汁,红糖一点没少。原来陈望道全神贯注于译书,竟把砚台里的墨汁当作红糖,蘸着粽子吃了!这个蘸墨汁吃粽子的故事,一直在分水塘村流传着,村民们也以自己的家乡能成为点燃革命圣火之地而自豪。
2012 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在《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前即兴讲起了陈望道的故事。这在分水塘村产生了极大反响,村民们团结一致,要让真理的“甜味”长留。如今的分水塘村,红色品牌效应日益显现,黛瓦白墙内聚集着绿色产业,古街长廊上散播着国际元素,村民们相继开发了一批民宿、农家乐、特色副食店等,生意越做越红火。
2.乡村振兴出彩
望道信仰线成富民线
从分水塘村出发,以红色文化为种子,以初心为指引,一条望道信仰线串起多个“明星村”,一张信仰新蓝图徐徐展开。从乡村振兴中国方案七一村到义乌发展经验缘起地横塘村,历史可被触摸,真理可被品尝,信仰重放光芒。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望道信仰线位于义乌城西街道西北侧,规划总面积24.2平方公里,是义乌十条美丽乡村精品线之一。随着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分水塘村红色主题建设日渐完善,何斯路村、石明堂村、七一村等沿线村庄景点逐渐形成规模,各具特色,形成了“众星拱月”的红色旅游新气象。
据悉,今年以来,望道信仰线沿线村共接待游客超过35万人次。其中分水塘村接待参观人数7.7万人次,同比增长一倍,直接经济收入超过300多万元;何斯路村接待参观学习团队散客超过16万人次;七一村接待游客人数超过10万人次,同比增长30%以上。全长13公里的望道信仰线已成功转变成一条绿色生态线、产业富民线、乡村振兴线。
3.对外开放升华
每年超50万人次外商来此淘金
义乌城西街道七一村是望道信仰线上的重要节点,也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一环。全国唯一一条由民营企业运营的中欧班列——“义新欧”从这里始发,辐射35个国家。擎起精神之炬的义乌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长卷里继续书写着“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义乌传奇。
2014年11月18日,第一列烙有“义新欧”标识的火车从义乌铁路西站启程,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国家,历时21天,最终抵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这条全长1.3万公里的中欧班列铁路线,打开了义乌和欧洲经贸往来的新通道。
“义新欧”中欧班列,一头连着义乌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一头连着西班牙马德里这个欧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把沿线国家互通有无的渴望连接在了一起,成为了“一带一路”上的耀眼金丝带。一列列往返于义乌与欧洲各大城市之间的中欧货运班列,带去了“义乌制造”“浙江制造”“中国制造”,带回了沿线各国的源头货。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的生意也借此“提速”,汇集了100多个国家的8万种产品,源头货比例超过60%,成为国内规模领先的“一站式”进口商品采购基地。
如今,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0万人次,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多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商品出口到世界219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达65%以上。“东拓海上丝路,西联路上丝路,南引四省九方,北接杭州湾大湾区”,在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中,义乌继续勇立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