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后,在收拾他遗物的时候,我看到了一张父亲保存很好的“衡阳专署税务局干部训练班结业证书”。这张1957年5月17日颁发的结业证书,见证了常宁解放初期的那段税务历史和父亲的成长过程。
父亲出生在常宁县官岭镇龙堰村新塘冲组一个贫穷家庭,两岁时母亲病故,依靠祖母抚养。父亲为了生活,只好帮别人放牛、打工。1949年解放后,我父亲在常宁县官岭九区区中队任上士,专为人民解放军运送粮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1951年,他受组织推荐参加了税务工作,先后分配在常宁县宜阳、胜桥、白沙、荫田、江河等地担任税收专管员。
解放初期,父亲文化程度低 ,为了尽快适应工作,白天要走村串户征税,晚上回来不管多累,他都要静下心来看看书、学习文化,把听到的、看到的一一记下来。那时虽然只用煤油灯,但父亲常常都要学习到深夜。1957年3月上旬,父亲因工作、学习突出,被单位推荐到衡阳专署税务局干部第四期训练班学习。记得父亲生前对我讲:这次培训两个半月时间,全封闭式教学管理,不仅学习税收政策、业务,还要学习文化知识。主要目的是让每一位学员能把在这次培训中所学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到今后的税收工作之中,从而在基层开展好税收工作。这次学习对父亲来说,真是雪中送炭。由于勤学苦练,最后他以优异成绩结业。学习回来,父亲被分配到常宁县荫田税务所。福坪、茅坪、黄排等3个村由于地域偏远,少数村民纳税意识淡薄,杀了猪还没有完屠宰税。为了扭转不良局面,一天,父亲深入到福坪村,在村秘书的协助下,对没有完税的村民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税收政策,督促他们缴好屠宰税款。通过宣传、催促,税款收上来了,但不知不觉已到深夜。不料天空下起大雪,雪足足下了一尺多厚。这下把父亲急坏了,领导安排大年二十七之前必须完成任务,而他才完成一个村的任务!面对这种情况,村秘书劝我父亲住下,等雪停了明天再走。可父亲想:如果再延误时间,领导交办的任务就不能按时完成。想着、想着,我父亲背着挎包,沿着泥泞小道,拄着木棍,冒着大雪又往邻村赶。一路上踏着厚厚的积雪,顶着严寒,翻山越岭,按时超额完成了任务,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据我母亲讲,我们家在县城住了几十年,搬家好几次,每次搬家前父亲都要小心翼翼地把这张“衡阳专署税务局干部训练班结业证书”装在箱子里锁好,生怕丢失。那时,父亲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平时吃住在村里,月末再回税务所里做账,一个月很少有时间回家,那时我和姐妹都比较小,家里完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几十年来,父亲就是默默无闻地工作,年年超额完成税收任务,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59年在衡阳专区召开的群英大会上父亲还受到表彰,1989年9月2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为我父亲颁发了“参加税收工作连续三十年以上”的奖章和证书。
而今,清贫一生的父亲早已经离开了他深爱的亲人。他没有给子女留下任何财富,留下的只有那张印着“为人民服务”的税务干部结业证书,留下的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奖章及证书,还有让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敬业精神。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热爱的税收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