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4月20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姓
  ■胡秀华

  一、万姓起源

  (一)源出姬姓,以名为氏

  1.春秋时晋大夫毕万之后

  据司马迁《史记·魏世家》载,魏国的祖先是毕公高的后代。毕公高即姬高,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裔孙中有个叫毕万的人,春秋时仕晋,为晋国大夫。

  晋献公十六年(前661),献公命赵夙为御,毕万为护卫,助献公讨伐霍、耿、魏等小国。这三个国家被灭后,晋献公把耿国封给赵夙;魏国(今山西芮城北)封给毕万。毕万封魏,其子孙后裔有的以毕万的名字“万”为姓氏。此即唐人林宝《元和姓纂》所云:“万姓,晋毕万之后。”

  2.春秋时芮国国君伯万之后

  古芮国是周文王姬昌时建立的诸侯国,姬姓,伯爵,国君称芮伯。芮伯在周成王时任司徒,子孙世袭周朝卿士。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穆公二十年(前640),秦穆公欲称霸,于是吞灭了梁国和芮国。芮国为秦国所灭后,芮伯万的后代子孙有的便以芮伯万的名字“万”为姓氏。此即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引《元和姓纂》云:“万氏,姬姓,一云芮伯万之后。孟轲门人有万章。”又云:“汉二十八将,扶风茂陵人万修,字君游。为右将军、槐里侯。”

  (二)万姓亦源出多支

  1.系自芈姓,以采邑为氏

  楚大夫食采于万(故地在今山东莒县),因氏。见《中国姓氏大辞典》。

  2.源于改姓

  夏州万俟氏,后有改姓万者;代郡万氏其先本姓吐万氏。见《古今姓氏书辩证》。

  3.源于帝王自封

  据《汉书·宣帝纪》载曰:“元平元年(前74)四月,昭帝崩,毋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约,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唐颜师古注:《汉书》曰:“天子以万姓为子,故云子万姓。”

  二、家族文化

  (一)郡望

  扶风郡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

  河南郡  汉高帝二年(前205)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二)堂号

  扶风堂  系以万姓著名郡望为堂号。

  显西堂  明末万寿祺,万历年间举人。明亡后,誓不降清,穿着儒士衣服,戴着和尚帽子,往来吴楚之间,世称“万道人”。他的书房叫显西堂,著有《显西堂集》。其后裔因以为堂号,称“显西堂”。

  (三)名联鉴赏

  学富推荐石园儒

  功高御封槐里侯

  上联是说清代史学家万斯同,学富五车,但不愿为官,康熙年间以布衣应邀参与修撰《明史》,著有《石园诗文集》等,学者称石园先生;下联所云东汉名将万修,以功封槐里侯。

  知己欲倚何水部

  吟诗更事谢中书

  引自清代画家万上遴自撰联。

  辞官留光彩

  拒贿播美名

  本联是说清代史学家万斯同辞官及修《明史》时拒贿事典。

  三、名人小传

  万修(?—26),东汉著名将领。字君游,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更始年间(23—25)为信都令,与太守任光,都尉李忠共迎光武帝刘秀,因功拜为偏将军,封造义侯。及破邯郸,拜右将军,又平河北。光武帝建武二年(26),更封槐里侯。与扬化将军坚镡俱在征伐南阳战争中未克而病,卒于军中。万修为东汉开国功臣,像列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万斯大(1633—1683),清经学家。字充宗,晚号跛翁,世称褐失先生,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性刚毅,崇尚节义,明亡后,对清统治颇为不满,南明抗清将领张煌言死后弃骨荒郊,为之葬。与弟斯同从黄宗羲分受经史之学。不事科举,研习诸经。“以为非通诸经不能通一经;非悟传注之失,则不能通经;非以经释经,则亦无由悟传注之失。”(见《清史稿·儒林传二》。)尤精《春秋》《三礼》。关于《春秋》有专传论世、属辞比事、原情定罪诸义;治《礼》不拘泥汉、宋学者,怀疑古文经学家所主张《周礼》为周公所作之说。其说经不盲从,重裁断,以有新见解见长,但亦因此多穿凿而见其短。著作有《学礼质疑》《周官辨非》《仪礼商》《礼记偶笺》《学春秋随笔》等。

  万斯同(1638—1702),清初著名学者,史学家。字季野,学者称之为石园先生。经学家万斯大之弟,浙江鄞州(今宁波)人。万斯同生而异敏,读书过目不忘。曾受业于浙东著名学者黄宗羲,专攻二十一史,博通诸史,尤熟明代掌故。康熙十八年(1679),清廷决定纂修《明史》,大学士徐文元为监修,荐万斯同入史局。当时凡入史局者普通史官均署翰林院纂修衔,授七品俸禄。然万斯同不署衔,不受俸,居徐文元家,以布衣入史局。三十二年(1693),张玉书为《明史》总裁,万斯同委以史事,前后修史十九年。《明史》后至乾隆初大学士张廷玉等奉诏刊定,即取王鸿绪史稿(列传)本增删,而鸿绪稿大半出自万斯同之手。所以说,万斯同是《明史》实际编纂者,可为中国史官之楷模。万斯同一生不慕荣利,见人惟以读书励名节相切磋,态度谦恭,与人交往都自称“布衣万斯同”,但京中上至王公,下至学子,无不尊称他“万先生”。他在京多次讲学,贯穿古今史实,评论中肯。清初著名学者李光地品评人才相当苛严,然对万斯同极为赞赏。四十一年(1702)万斯同卒,年65。门人私谥贞文先生。著有《历代史表》《大事年表》《儒林宗派》等。

  据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国姓氏起源考与历史名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用人史鉴
万姓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万姓 2019-04-20 2 2019年04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