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从3月23日召开的湖南省肺癌早诊联盟巡讲会上获悉,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成立“肺结节联合诊疗门诊”,整合该院多个专科优势力量,进一步完善了肺结节病人早期筛查、鉴别诊断和早期治疗体系。
据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周玉生介绍,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占据恶性肿瘤中的首位,而I期肺癌手术的5年存活率高达75%,针对不同的病理学类型,存活率甚至可以更高。因此,如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呼吸科、胸外科、肿瘤科、放射科大夫所面临的重任。而肺部结节是最为常见的肺癌早期表现形态,为提高肺癌早筛、早诊、早治率,该院决定成立“肺结节联合诊疗门诊”,由呼吸科、胸外科、肿瘤科、放射科联合开诊,以满足患者对疑难肺结节诊治的需求。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谭小武告诉记者,近年来发现肺结节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患者为了确认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需要奔波于各大城市各大医院。而肺癌在早期均有肺结节表现,约90%的肺结节是良性病变,如果在肺结节人群中筛选出早癌患者,就可大大提高肺癌的治愈率。该院成立的“肺结节联合诊疗门诊”,由呼吸内科牵头,集合各专业高级技术力量,对肺结节良恶性进行分析、评估,出具专家组处理意见,可实现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满足患者对疑难肺结节诊治的需求,加强各学科间的合作。
周玉生介绍,该院胸心医学中心于2016年9月成立,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为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共三个病区。2017年底开展超声支气管镜检查,配有常规的超声镜及小探头,小探头主要针对外周的肺结节活检,目前超声镜开展手术台次近80台,病检诊断符合率90%;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如镜下肿瘤消融术(圈套、电凝、冷冻)、支架置入术,技术成熟。心胸外科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现为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微创诊疗中心、胸外科肺癌微创诊疗示范病区。目前该院放射科有螺旋CT4台,并于去年5月开展PET-CT检查,目前已完成近1000台次检查,于去年10月开展先进诊断科技手段:人工智能肺结节的分析软件应用于肺结节的初筛诊断,并派出胸组四名医生赴象牙医院进行肺结节诊断与管理的同质化培训,目前采用人机协同模式对肺结节的检出率达到100%,术前诊断符合率达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