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周 琪 通讯员 唐兰荣
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村集体经济匮乏,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简单;农民文化程度偏低,缺少技术;思想观念陈旧,不能主动发展新产业……这曾经是珠晖区新龙村的真实写照。
为给贫困村民找到一把脱贫致富的“金钥匙”,珠晖区卫计局扶贫工作队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深入贫困群众中了解贫困成因,因地制宜探索脱贫之计,精心谋划帮扶措施,区、街道、村扶贫包保干部全力以赴,带领贫困群众驶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喜看变化
一年来,新龙村完成通村道路硬化4.32公里,对村公路两旁进行绿化、亮化、安装卫生垃圾箱累计完成投资451余万元,完成农家山庄旅游观光建设513亩,硬化观光道路2公里,建设累计投资1300余万元。完成村民危房改造2户,累计投入资金22.5万元。开展义诊活动共发放健康扶贫宣传手册6300余份,免费发放各种药品6万余元,村民进行健康体检3400余人次,收住贫困户67人次住院治疗,享受健康扶贫补助255443元。实施产业帮扶全覆盖,新龙村贫困户累计增收约9.57万元,完成10户贫困户小额信贷入股分红,累计增收约7.2万元。
扶贫之策——
“以购代捐”“以买代帮” 打造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
扶贫者:陈文博(珠晖区东阳渡街道新龙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来新龙村之前,早有耳闻扶贫任务之艰巨,但年轻的我竟不以为意。2018年6月14日,我正式入驻新龙村时,感受到了工作之繁重。第一个月里,我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一起对全村村民进行逐一走访。如何加快当地产业发展?这成了我最常思考的问题。通过走访,我逐渐意识到,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支柱产业。于是我第一时间和村支两委开会研究帮扶产业发展的具体事宜,大力扶持贫困户的种养殖产业,决定由村里的致富能手罗超超牵头,带领27户贫困户种植500多亩19000株脆蜜桃。截至目前,27户贫困户产业分红21000元,平均每户受益780元,劳务分红74760元,平均每户受益2768元。
走访过程中,吴探利、曹孝军、陈运贞等贫困户向我反映,由于交通不便和自身疾病原因,自己家散养的土鸡及其它农副产品难以送到集市上销售。我突然想,如果组织单位同事及亲朋好友来一场进村帮扶消费,这既解决了贫困户农副产品滞销的问题,又让同事、亲朋好友们吃到放心正宗的农副产品,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一场“爱心市场·助推消费扶贫”活动轰轰烈烈开展了起来。2019年2月2日7时,贫困户纷纷将家里的土鸡、土鸡蛋、鱼、白菜、萝卜、酿米酒、菜籽油、豆瓣酱、柚子、橘子等农副产品搬到村部前坪,这里顿时成了一个热闹的集市。通过“消费扶贫”活动,帮助贫困户促销土鸡鸭1585只、鸡鸭蛋11400个、草鱼240条、豆瓣酱20斤……累计促销金额达16万余元。参加促销的贫困户激动地说:“感谢驻村工作队搭建的‘消费扶贫’促销平台,帮助我们解决了家里滞销的各种农副产品,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希望,明年将加大种养力度,生产更多农副产品,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帮扶工作亦苦亦甜,但我坚信,只要心系群众,始终怀揣使命与梦想,坚持用脚步丈量、用汗水耕耘,就一定能不负梦想、不辱使命,真正做好做实帮扶工作。
致富之路——
土鸡养殖,让我脱贫摘帽
脱贫者:吴探利(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残致贫,家里有7口人,与年迈多病的父母居住在一起,抚育3个正在读书的女儿。2001年,我在外面建筑工地务工,不小心摔落,导致左脚落下了终身残疾。我上有父母要照顾,下有儿女在读书,妻子也没什么技术和文化,自己的脚落下残疾也无法正常外出务工,于是,我就利用屋后一块山地养殖土鸡。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土鸡养殖规模扩展到了1000多只。后来,工作人员还帮我促销土鸡,年收入达4—5万元,成功脱贫摘帽。今年,我将加大养殖力度,争取早日致富。
扶贫日志(2018年摘登)
6月14日,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开始熟悉新龙村基本情况,学习培训扶贫工作业务知识。
7月2日,开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为所有贫困户免费医疗体检,免费发放常用药品,并为行动不便的贫困户上门提供诊疗服务。
8月6日,走访贫困户胡世余家,帮助其与415医院、区医保中心沟通衔接进行二次报销。
8月10日,组织扶贫工作队、村支两委、党员一行到祁东县官家嘴镇竹塘村脆蜜桃种植基地考察、学习脆蜜桃种植技术及电商营销。
8月23日,走访贫困户黄桃宏、黄宏军家与其家属沟通危房新建,积极宣传国家危房改建政策,促使贫困户早日进行危房新建,住上安全舒服的新居。
9月24日,组织后盾单位同事、亲朋好友、社会各界人士进村进行“消费扶贫”,帮助贫困户促销农副产品。
10月25日,收集贫困户刘仁娥、罗国春、罗宝生患病资料,到区残联中心帮其申请免费住院、免费服药计划。
12月25日,到后盾单位卫计局党委汇报驻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2018年驻村帮扶工作进行总结,规划2019年驻村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