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一切是确有其事还是捕风捉影?澎湃新闻刊出一则报道:《咬文嚼字》主编称这是一则“假新闻”,提及的大部分内容,来自国家语委2016年6月6日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稿》,至今尚未正式发布。今后正式发布的应该不完全和《征求意见稿》一样,专家说,“也许网友担心的‘读音改动’根本就不会出现在正式发布的《审音表》中,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
听了权威的“也许”,却依然让人担心。“审音表”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出笼两年多,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而这些看似荒唐的“别字”上位,“也许”不会有,然而“也许”会有啊!征求意见有没有广泛性、科学性和严肃性?眼下的“哗然”,正是提醒国家语委的“正式发布”文本,一定要慎之又慎。 ——评论员 李泓冰
2.笔者不反对重新定义某些汉字的读音,但反对把一个字的两个读音强行合并成为一个读音。比如:铁骑,tiě jì是古代发音,我们大都背诵过杨玉环吃荔枝的诗句“一骑(jì)红尘妃子笑”;读qí是类似动词,比如骑兵。其他的类似名词词义的全部都读jì:轻骑、车骑、骠骑。突然间,“骑”字只有一个读音了,那就是qí,而jì音已经取消了。笔者认为,还是应该同时保留两个读音,在不同的语境当中读不同的音,这样各得其所、两全其美。
荀子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不宜。”语言根据约定俗成做出改变,能够更加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好处多多,善莫大焉。例如,若非象棋保留了“车”的另一读法,我们就不会知道,古人曾把车比喻为行路中的居所,而读“车”为“居”。汉字正音,必须严肃,要尊古,还要从众。要正本清源,但是不能流俗,更不能迁就。
——评论员 毕文章
热点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