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市成功举办省运动会,公共体育设施总量得到提升。这些场馆设施建造标准较高,但赛后改造、修缮及多功能化转化问题处理不够到位,造成了现有场馆运营及维护成本高,开放程度过低。
提高现有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是解决目前公共体育设施供给不足矛盾的最主要手段。为此,市政协委员李伯华建议:适当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使之既能达到举办比赛的标准,又能通过分割与组合来满足市民使用的需求。未来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应以具有全民健身功能的体育中心、单项运动体育馆、社区俱乐部场所等为重点,注重结构的合理性,进一步满足社会大众的多元化需求。
盘活高校体育设施存量。衡阳市大学城拥有大量的体育设施,但多数处于闲置状态,安全隐患和维护资金是其开放的阻力,需要政府对公共体育设施运营单位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财政经费供给体制,通过服务定价、政府购买、财政补贴、政策优惠等方式完善公共体育设施运营投入回报机制。
建立城市—市区—社区“三位一体”的公共体育设施发展总体规划。在规划建设中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布局,防止公共体育设施不足与闲置并存的现象出现。以社区内建设点为基础,以市区体育中心为主导,以市级体育中心为重点,建立布局合理、层次分明、门类齐全、综合利用的公共体育设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