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加加
笔者作为“95后”,要说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化,除了越来越好的生活水平、越来越便捷的交通运输,最深刻的还是手机的使用,以及手机普及所带来的信息开放。
记得二十年前,父亲是村里最先使用信息传呼机的,像烟盒一样。一拿出来,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抢着玩,小心翼翼的,生怕谁一不小心弄坏了;五年后,父亲用上了传说中的“大哥大”,像“砖头”一样别在腰上,十分有面子;三年后,父亲又换了按键手机,但是却没有人再来抢着看,因为按键机已经普及了,早就不再是稀罕的物件。随着翻盖机、智能机的出现,人们对手机这一信息通讯终端更是见多不怪,对于手机也就不再感到新鲜了。
现在,随着人们上网、娱乐、观影等需求的提升,人们在网络速度、功能设置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各种手机品牌竞相提升产品质量,从2G到3G再到4G,可谓“新机”不断、创意不断。如果要问短短二十年不到,手机更迭为何如此迅速,笔者认为,手机是改革开放在信息通讯方面的集中体现,是信息改革开放“催化”作用的时代产品。
从耕地犁田到下南洋,从口口相传到互联网、“大数据”,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农民负担轻了、腰包鼓了、眼界宽阔了。如果说,信息开放是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那么手机使用的普及和质量的优化就是开放之路的载体。正因为手机的不断更迭,人们才能通过手机看世界,才能实时获取开放成果、享受开放红利。
手机,从像砖块又大又重,到“轻”“薄”;从单色小屏,到多彩大屏;从打电话、发短信,到智能化、多功能;从少数有钱人的奢侈品,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用品。手机的快速更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的深刻变化,可以说是四十年来信息改革开放的最好体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