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江苏常州怀德桥上发生数起汽车连续相撞事故,导致路面长时间大面积出现拥堵。交警部门调查认为,桥面结冰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介绍,桥面结冰是洒水车为路面进行除尘所致,但常州城管局环卫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事故与环卫部门无关,应当是其他部门洒水所致。
1.冬天洒水结冰导致交通事故并非一时一地的个案,之前多地都曾发生过,负责洒水作业的环卫部门饱受质疑。不过,这次常州环卫部门确属“躺枪”,进行洒水作业的是当地一家地铁施工单位。目前,地铁部门已要求施工单位在进行路面清洗过程中关注气温变化,以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事情的处理告一段落,并不意味着反思可以到此为止了。连一句道歉都没有,轻描淡写、避重就轻、一带而过,如果犯错成本如此之低,下次发生类似事故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对车主来说,因洒水结冰而遭遇车祸是无妄之灾,损失由谁来赔?司机认倒霉还是保险公司买单?“肇事者”又该承担什么责任?这些问题不应回避。——评论员 陈广江
2.寒冷天气下洒水作业事关公共安全,不可麻痹大意,一旦发生意外,洒水方轻则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重则可能涉及犯罪问题。在有严格的执行标准的情况下,环卫部门冬季洒水作业还有“失手”的时候,其他部门或单位犯错的概率无疑更大。根据气温变化对路面进行清洗是常识,但有些单位连常识都没有,机械地进行洒水降尘作业。
这次环卫部门的“躺枪”,恰恰暴露了交通安全的一大隐患和漏洞。依照常州的洒水标准,气温低于5℃时,对于桥面、隧道等路面就不进行洒水作业了;气温低于2℃时,普通道路路面就不进行洒水作业了。但这样严格的标准,对在建工地、绿化养护等同样需要进行洒水作业的部门或单位,有没有约束力?相较于环卫部门,其他单位的洒水作业很业余、很随意,安全隐患更大。——评论员 车 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