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面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2月08日 星期六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尹姓起源
  (一)少昊帝之裔,以邑为氏

  少昊,名挚,相传为远古时东夷部落的首领,因修太昊(即传说中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之法,故曰少昊。又因按五行学说,他以金德王,又号为金天氏。西汉孔安国《尚书序》及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将少昊金天氏列为中华远古五帝之首(即: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少昊有个儿子叫殷,时任工正,主制弓矢,封于尹城,亦曰尹邑(今河南宜阳县西北),称尹殷。殷的后代便以封邑尹城的“尹”为姓氏。此即《姓源韵谱》所云:“少昊之子殷,为工正,封尹城,后因氏焉。”

  又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云:“尹氏,少昊之子封于尹城,因以为氏。子孙世为周卿士,食采于尹。”

  (二)源于官名,因以为氏

  师尹、尹,是商、周时期的官名,即辅弼之官,位列三公,其职位相当于宰相。商汤时有伊挚为尹,史称伊尹。伊尹主要活动于夏末商初(公元前1600年前后)时期,曾辅佐商汤取得灭夏战争的重大胜利。西周有尹吉甫,是周宣王时的贤臣,丞相。东迁后,世掌其职,后代以尹为氏。“师尹”之职官名与人名见于五经《诗小雅·节南山》,诗曰: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尹氏太师,维周之氐;秉国之钧,四方是维。

  又东汉应劭《风俗通》云:“师尹,三公官也,以官为姓。”

  (三)尹氏亦源出多支

  1. 楚令尹后有尹氏。周朝时,楚国相称令尹,其后有尹氏。见《姓氏考略》,亦见《中国姓氏大辞典》。

  2. 汉时牂牁尹氏,出自夜郎族。见《中国姓氏大辞典》。

  二、家族文化

  (一)郡望

  天水郡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置郡,西晋移治上邽(今甘肃天水市)。此支尹氏,为东晋十六国后秦尚书左仆射尹纬之族所居。

  河间郡  汉高帝置郡,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献县南)。此支尹氏,为东汉经学家尹敏之后裔所开基。

  (二)堂号

  天水堂  系以尹氏著名郡望为堂号。

  和靖堂  宋代河南人尹焞是程颐的学生,终生不应科举,赐号“和靖处士”。后官至礼部尚书,著有《和靖集》。其后裔因以为堂号,称“和靖堂”。

  (三)名联鉴赏

  龙图阁士春秋赋

  河内先生唐说篇

  上联是说北宋文学家尹洙,字诗鲁,河南人,官至龙图阁学士,有《五代春秋》传世;下联所云北宋学者尹源,字子渐,河南人,尝作《唐说》及《叙兵》十篇,世称河内先生。

  文武兼优,万邦为宪

  恩威并济,六师总权

  该联说周宣王贤臣尹吉甫,助宣王中兴,修文武大业。时狁内侵,逼近京邑,周宣王令尹吉甫率兵讨伐之事典。

  三、名人小传

  尹吉甫(?—?),周宣王时(前827—前782)贤臣,军事家、诗人、哲学家。名甲,字吉甫,泸州人。周宣王五年(前823),北方狁进攻泾水北岸,侵扰甚剧,周宣王命尹吉甫出征狁,获胜后,驻防今山西平遥一带。并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阳东),负责征收淮夷等族贡赋。尹吉甫又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尊为中华诗祖。此后,尹吉甫辅佐周宣王,修文武大业,使西周后期又出现鼎盛时期,史称“宣王中兴”。

  尹珍(79—162),东汉时贵州文化教育的鼻祖。字道真,东汉桓帝时牂牁郡毋敛(今贵州正安县)人。汉和帝永元十一年(99),尹珍20岁时,跋涉千里到京师洛阳,拜著名儒学大师,经学家许慎为师。研究五经文字,学成后,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回故里,建草堂三楹,开馆讲学,自此西南地区始有学校教育。尹珍从事地方教育,声誉渐著,后举孝廉。此后,尹珍又赴武陵郡拜当时知名学者、太守应奉为师,学习图谶,通三才,师生并显一时。尹珍后累官至荆州刺史。尹珍虽功成名就,然年老体弱,遂辞官还乡,将原学馆改名“务本堂”,矢志育人。尹珍对西南,对贵州文化教育贡献功不可没,无地不称为先师,其伟业受后世敬仰。民国时期曾将正安县划出一部分另置新县,命名为“道真”县,以志纪念。

  尹洙(1001—1047),北宋文学家。字师鲁,河南洛阳人,世称河南先生。尹洙自幼聪敏好学。与兄尹源皆以儒学知名。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进士及第。调绎州正平县主簿,出为河南府曹参军,安国军节度推官,知光泽县。后召试殿中,任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不久被贬郢州酒税,徙唐州。历经略判官、集贤校理、通判州事、改太常丞、知泾州、迁起居舍人、直龙图阁、知潞改州。尹洙在政治上始终与范仲淹共进退。他一生的成就主要在文学上,是新古文运动的先驱,与欧阳修、梅尧臣等高举韩柳复古文的大旗,一改宋初文坛的浮靡之气,开一代文学新风。

  尹直(1427—1511),明代大臣。字正言,江西泰和人。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成化初,充经筵讲官,与修《英宗实录》,总裁欲革去景泰帝号,尹直力辩不宜去帝号。既成,进侍读,历侍读学士。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上疏乞纂修《大明通典》,并续成《宋元纲目》,迁礼部右侍郎,南京吏部右侍郎,改礼部左侍郎。二十二年(1486),召佐兵部,是年九月改户部兼翰林学士,入内阁,逾月进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尹继善(1695—1771),清代大臣,乾隆朝大学士。章佳氏,字元长,号望山,满洲镶黄旗人。雍正元年(1723)恩科进士,初入翰林院。曾作为钦差大臣的随员出使广东,巡查期间,悍然抗上,手诛广东布政使官达,按察使方原瑛,平息即将爆发的民变。一日之内被雍正帝连晋六级。四年之间便擢升为江南巡抚,时年刚满30岁。此后尹继善历任江苏巡抚,江南河道,云贵、川陕、江南等地总督,为雍正、乾隆帝所倚重。一督云、贵,两任总河,三督川、陕,四督两江。他既操劳于军营,又曾奔波于河上;既有平步青云之喜,又有“汗流浃背”之惧。前后任封疆大吏三十余年。乾隆二十七年(1762),命为御前大臣。二十九年(1764),授文华殿大学士,召入阁,兼领兵部事,充上书房总师傅,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据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国姓氏起源考与历史名人》

  尹

  ■胡秀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亲历中央若干重要改革文件的起草过程
一、尹姓起源
衡阳晚报版面七A07一、尹姓起源 2018-12-08 2 2018年12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