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玲
近日,浙江杭州一所幼儿园开设了一堂特殊的课程,即组织小朋友到稻田中割水稻。小朋友戴着头套、手套,拿着小镰刀在田里收割水稻,其收割水稻时的照片和视频也在网上热传。幼儿园园长说,割水稻是食育课程中的一部分,当天共有65名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参与。活动结束后,每个小朋友领到了2斤新米,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这堂收割水稻“特殊课”,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目的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懂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其初衷是好的——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劳动意识的培养。这样做既提高了幼儿的积极性,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体会劳动能创造财富的道理。
但是培养幼儿园的孩子们爱劳动的动手意识,应该是通过一些游戏活动,诸如指导孩子如何整理书包、收拾文具,或者在幼儿园通过“模拟收割水稻”等,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因为,割水稻本是成人才能做的事。诸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企业职工下乡支农割水稻,就有很多人都割破了手指的。如让幼儿园孩子们去割水稻,已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这是用成人思维来看待孩子。
让孩子们到田间地头亲手去收割水稻,也超过了孩子们动手能力的范围,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它不利于保护未成年人,可能还会好心办坏事,得不偿失。所以,这样的“特殊课程”应尽量远离幼儿,千万别让“小镰刀”伤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