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霜降,浅浅的秋风送来深秋的微凉。记不清是第几次亲近萱洲了。只是,同一个地方,每一次靠近,总有不同的感受。
萱洲,曾因当地盛产萱草而得名,是过去因水运发达而形成的一个渡口型小镇,如今已被唤作“湖南衡山萱洲国家湿地公园”了。
颠落了一身尘埃,我们在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区下了车。苍茫的大江与薄雾萦绕的远山、天空,浑然一色,让人豁然开朗。清风携着淡淡的泥土气息,轻抚我们的脸。一字排开的各种监测设备陈列在岸边,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主要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保育和科研监测等活动。这些年,通过自然修复和人工辅助,湘江大源渡及其下游的水质明显改善,水量充沛了、水质清亮了、水草丰茂了、鱼儿有家了、鸟儿回来了。据说,倘若运气够好,通过渡口的监测设备,没准儿就能看到珍贵美丽的中华秋沙鸭。于是,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期待着能一睹秋沙鸭的芳容。
透过望远镜,天苍苍水茫茫,远远的滩涂上空白鹭成行、大雁齐飞,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油然而生。平静的江面上野鸭嬉戏、鸬鹚浣纱。如若,在薄雾氤氲的清晨,或是日薄西山的黄昏泛舟江上,看大江东去,听渔舟唱晚,会不会是一幅醉美的山水画?
才别渡口,又入古街。青砖灰瓦的古河街,像母亲丰腴的双臂,一把把我们紧紧揽入怀中。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时浓时淡,让你忍不住只想深深深呼吸。拾级而下,白墙青砖,飞檐翘角,错落有致。斑驳的楼宇,古老的门窗,见证着曾经的沧桑。走进刘锦公祠,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这栋古镇幸存最完整的古建筑,建于清咸丰年间,从典型的明清布局到精雕细刻的木质陈列,古朴典雅,每一处都诉说着一个家族曾经的荣光与繁华……
纵横交错的古街,与浩淼壮阔的湘江相映成趣。湘江因为有了古镇,多了一些繁华,一些灵气;古镇因为有了湘江,多了一些风韵,一份豪迈。
秋冬季节,萱洲古镇是寂静而悠闲的,宛如一位饱读诗书的女子,骨子里透出清雅的韵味。一窗一门,一街一巷,一檐一角,一亭一榭都耐人寻味。三三两两的人当街对弈,怡然自得。谁家屋顶上冒出一阵青烟,柴火焙鱼的香味儿就这样挑逗你的味蕾;谁家大门口陈列着一大袋黄澄澄的红薯干,总让你想起妈妈的味道。
站在望江亭,顿觉视野开阔,江风送来阵阵暗香,几只小船泊在岸边,一种“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悠闲。遥想当年,码头上,乌篷船布满河道,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人声鼎沸,叫卖声不绝于耳。如今,涛声依旧,再也不见了当年的摆渡人,再也没有了百舸争流的壮观……
等你,在萱洲古镇。
等你,在草长莺飞的春天,相约萱洲,一起看桃花夭夭、梨花如雪、菜花灿灿、蝶舞蜂飞。你会感叹风景如画,我会珍惜时光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