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面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13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健康减重要合理搭配
戒糖戒碳水的“网红减肥法”科学吗?
  许多人觉得吃甜食能缓解郁闷,开朗心情,嗜甜欲罢不能。但糖类对健康并不友好,因此诸多超重者尝试戒糖减重保健康。近日有位国外博主分享其戒糖30天的过程,引起网友跟风。她称,戒糖初期感到不开心、头痛、憎恨一切,最终戒糖成功,不仅体重减轻、皮肤更加细腻光泽,精神状态也得以改善。国内亦有许多网红博主推崇“戒碳水减肥法”,拒绝食用谷物主食、土豆、红薯等块茎类食物,不少网友纷纷留言有效,吸引了很多爱美人士加入,戒碳水打卡群、戒碳水APP应运而生。

  不过,糖类、碳水化合物真的是肥胖、亚健康的祸源吗?

  不要混淆“糖”和 “碳水化合物”

  吃甜食会导致发胖几乎成为共识,因此许多爱美人士严格控制甜味食品摄入,由于此类食品成分中的糖类多为蔗糖、葡萄糖,而葡萄糖、蔗糖等“糖”都是碳水化合物,因此戒碳水,不吃谷物主食也被提上日程。

  事实上,糖经过代谢转化能成为脂肪,过程是葡萄糖→丙酮酸→乙酰辅酶A→脂肪酸→脂肪,这样看来,戒糖减少糖分的摄入是从源头上减少了能量过剩、脂肪增多的可能,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控制体重的效果。

  但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柳春红教授提醒减重者,切莫混淆“糖”和“碳水化合物”这两个概念。

  碳水化合物的概念绝非仅仅是淀粉,包括葡萄糖等不能再分解的单糖,蔗糖等由两个单糖构成的双糖,3—9个单糖构成的寡糖,10个及以上单糖构成的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因此,戒糖不等于戒碳水,而盲目、笼统地戒碳水并不可取。

  “糖”和“碳水化合物” 都非常重要

  上文提到的国外那位博主在30天戒糖行动中的第2天已经感到身体不适——不开心、头痛、暴躁、疲惫、憎恨一切。这并非博主意志不坚,而是因为碳水化合物对身体非常重要。

  柳春红教授指出,葡萄糖在体内释放能量较快,是神经系统和心肌的主要能源,也是肌肉活动时的主要“燃料”。碳水化合物作为人类最经济、最主要的能量来源,约50%以上膳食能量由碳水化合物提供;碳水化合物也构成组织结构和生理活性物质;同时肩负节约蛋白质的作用,当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时,身体会动用体内蛋白质来产生葡萄糖,因此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供给会减少蛋白质的消耗;此外,碳水化合物中的膳食纤维具有促进肠道健康的作用、足量的碳水化合物产生抗生酮作用、参与肝脏解毒等。

  大脑对于糖的依赖和渴望也有因可循,甜味确实能让人感到快乐。研究表明,接触甜味食品时大脑会释放让人感到快乐幸福的多巴胺;食用甜味食品后,糖分的分解使血糖升高,大脑则释放内啡肽等让人容易感到开心的物质。但随着血糖的下降快感消失,这样过山车般的快乐波动会促使爱“享乐”的大脑发出多吃甜味食物的讯号。

  柳春红教授强调,人的大脑几乎完全依赖葡萄糖和氧,也可以利用少量的酮体,假如供应中断3—4分钟都会导致大脑不可逆的损伤。因此,美国医学研究所建议每天摄入130克,即520千卡的碳水化合物是大脑平均最小的葡萄糖用量。

  小贴士

  尽管盲目戒糖或戒碳水于健康无益,而且实施起来较为困难,不少网友也因此出现脱发、月经不调、便秘、低血糖、情绪低落等问题,体重反弹也更猛烈。如果不戒糖、不戒碳水,又想要健康减重,饮食上还有更快捷、舒适、健康的操作方式吗?

  柳春红教授表示,饮食上完全戒糖、戒碳水不可取,而要健康地摄入碳水。为满足脑部及葡萄糖依赖组织的需要量,中国营养学会确定,我国成人的平均需要量是120克/天,可接受范围为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总能量的50%—65%;摄入膳食纤维20克—30克/天;每日限制添加糖,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同时,碳水化合物来源应含有不同种类的谷物,特别是全谷物。

  在控制总能量的前提下,目前公认的减肥膳食是高蛋白,即供能比占20%—25%;低脂肪,即供能比占20%—30%;低碳水化合物,即供能比占45%—50%。健康人群摄入蛋白质的建议占比则是10%—15%,脂肪建议占比是20%—30%、碳水化合物的建议占比是50%—65%。

  可见,戒糖并非戒碳水,每日摄入必要的碳水化合物,戒除摄入多余的精制糖、游离糖,才有利于健康减重。

  甜食可以不吃

  游离糖却难以躲避

  这位博主本以为戒糖只要不吃甜味食物和淀粉即可,但她在准备沙拉的过程中发现所有沙拉酱都含有糖,而糖“多面手”的身份让她难以确定食品是否添加糖,只好食用柠檬汁拌沙拉。她在戒糖方面的谨慎是正确的,因为很多看似不含糖的食物其实隐藏着甜蜜的陷阱。

  制造食品中各种添加糖即游离糖,包括白砂糖、红糖、冰糖、果糖、蜂蜜和果汁的糖分等。世卫组织建议,每日游离糖摄入量要控制在摄入总量的10%以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同样建议添加糖每日摄入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不要超过50克。

  往往一听可乐、一杯奶茶已经占用完每日摄入游离糖名额,但让戒糖者防不胜防的是游离糖与淀粉、饮料等明确的含糖食品不同,即便不吃甜食、不喝饮料的人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入坑”,比如猪肉脯、葡萄干、沙拉酱、酸奶、纯果汁、乳酸菌饮料、调制麦片、火腿肠、面包、粗粮饼干等,查看配料成分表,都能找到游离糖的身影。这也是一些戒糖减重的患者整日“清淡饮食”“戒口自律”但仍减重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据新华网

  为什么会胖?可能是小时候没睡够

  相关链接

  日前,我国学者开展的一项针对6到18岁儿童青少年、随访长达十年的代谢综合征研究结果,在权威国际期刊发表。研究发现,儿童的肥胖和超重与睡眠密切相关,儿童、青少年时期睡眠不好,成人后也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

  2004年,研究者在北京地区筛选出4500多名儿童,对他们从儿童到成人阶段进行了长达10年的深度临床随访。研究发现,儿童睡眠缺乏可引起体内瘦素水平改变。瘦素是一种通过中枢发挥控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及减重作用的蛋白。

  儿童睡眠时间每天少于8小时,与瘦素水平关联的基因位点对儿童肥胖的影响非常强。儿童尤其是12岁以下者的睡眠时间应至少保持在9小时以上。

  对北京儿童肥胖问题的研究还显示,如果幼年期肥胖,到了成年期依然保持肥胖的比例占到75%,而北京地区学龄期儿童的肥胖和超重率已经接近50%。

  研究发现,糖的摄入是孩子长胖的首要原因。另外一个(长胖的原因)是,在孩子的添加副食的过程中,家长不加以控制,尤其是幼儿和少儿阶段。

  如何控制儿童肥胖超重?专家提醒,除了保证睡眠,儿童控制体重不能靠节食,运动也有一定的讲究。

  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布的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提倡青少年每天要累计至少一小时以上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专家指出,超重和肥胖的青少年的运动能力往往较差,因此在进行运动干预的时候应该遵循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还有兴趣主导等原则,注意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戒糖戒碳水的“网红减肥法”科学吗?
眼科专家提醒:糖尿病可致盲 11月14日共同关注眼底健康
衡阳晚报版面十A10戒糖戒碳水的“网红减肥法”科学吗? 2018-11-13 2 2018年11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