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面九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心全意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办好一所学校,教师是重中之重。蒸湘区第三实验小学办学四年来,风景这边独好,赢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与拥戴。究其原因,因为学校有一支爱学习、勤上进、肯负责、有爱心的教师团队,他们以自己专业的技能、敬业的态度——

  ■本报记者   向吟吟

  从创办之初的97人到现在的28个教学班1176人,办学四年来,蒸湘区第三实验小学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风景这边独好!

  学生说:“这所学校可好了!老师像父母一样关心我们。”

  家长说:“这所学校可好了!老师把我们想到的做好了,把没想到的也做好了。孩子在这里读书我们放心。”

  一所学校,一所成立仅四年时间新兴民办学校,何以赢得学生和家长如此深切的信任与由衷的拥戴?校长莫丛芬一语中的:“学校快速发展,莘莘学子得以展翅高飞……都离不开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正如莫丛芬所言,要办好一所学校,教师是重中之重。蒸湘区第三实验小学现有专任教师61人,其中本科学历以上占70%,团队平均年龄28岁。这是一支绝对年轻的队伍,他们浑身充满朝气和活力。虽然年轻,但是他们爱学习、勤上进、肯负责、有爱心。如语文组的何怡帆、张鑫、汤丽红、王素美,数学组的洪润华、刘淼淼,英语组的张丽、邓芳,综合组的谢鑫、邓先凯……他们敬业爱生,观念新、业务精、一专多能,教学管理能力突出,大部分教师在省市区级教学比赛上获过奖,并获得市区级及以上的“优秀教师”“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他们以自己专业的技能、敬业的态度,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因材施教,一个也不能少

  学校的最高宗旨是育人。如何育人?那就是既要花时间、花精力去培养学生“高能”,又要让学生在考试中得到“高分”。全体“三小”人以卓越的实践向人们兑现着自己的承诺: 对学生百分百负责,使学生百分百进步,让家长百分百放心。

  为了这份承诺,“三小”人付出了百倍的努力! 办学四年来,一批又一批个性张扬、活泼外向的孩子从这里放飞梦想,走向远方。

  为使每一个学生都取得进步,获得优势发展,莫丛芬对所有教师提出了一个刚性任务: 以极大的信心和耐心“提优补差”,“让优等生更优秀,让学困生不落后”。在此目标下,每位教师都针对每个学生的学情制定出“提优补差”的施教方案和验收方案,做到课前了解学生、课上盯紧学生、课后抓牢学生,从而取得了“因材施教、一个也不能少” 的优秀业绩。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极大的爱心。学校将“爱校”“爱生”作为聘任教师的前提,作为师德规范的核心。莫丛芬送给每位教师的座右铭是:深入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无微不至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地培育每一个学生!”

  为了帮助一年级全托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住校生活,一年级班教师团队主动请缨,早、中、晚全程跟班,无论在班级、食堂、操场、宿舍,都有老师在值班;因放心不下即将毕业的学生,王素美老师二胎怀孕期间,直到临盆前半个月才开始休假,生下宝宝仅百天又返校回到孩子们身边;六年级一班班主任张鑫,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无论学习多么困难的学生,她都不放弃,与学生促膝谈心,帮助其树立学习的目标和信心;邓惠是今年新进的班主任老师,她最得意的是跟学生的关系很融洽,她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无处不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室、办公室、楼道、操场、宿舍里……师生如朋友,总是想尽办法让学生学得轻松,把学习变成快乐的事情……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正如莫丛芬所言,“我们的老师是‘全能型’”,既负责教学,又负责学生的生活、心理辅导。学生“偏”哪科,就由对应的科任老师进行跟踪,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辅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绝不放弃一个学生!

  道德上的精心培养,学习上的循循善诱,生活上的无微不至,教师用热心温暖、用爱心滋润、用恒心陪伴的爱,让每一位学生都倍感温暖,倍加珍惜。因为有了爱,教师们才有了崇高的责任感,才有了无限的幸福感;也正是因为有了爱,才有了这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和谐校园。

  搭建成功成才舞台

  提升归属感和幸福感

  教师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学校倡导分层发展教师,从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学术研讨多个层面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帮助,促进全体教师的成长。并通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专家库的专家来校指导讲学,对学校老师进行观念启迪和精神鼓励;与此同时,学校管理层和教师代表远赴北京、广东等地交流学习,聆听全国知名教育专家课堂讲座,学习先进的管理和教学经验;参加各类校外继续教育和学术研讨活动,回校后通过开讲座、看课例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研讨,从而不断提高老师驾驭课堂能力。

  针对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相对不足的现状,学校充分发挥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积极安排各级教学能手及“专项特长”的教师指导、讲座,以身边的人培训身边的人。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约课、比赛课、公开课,邀请学校领导、专家点评,让青年教师受益匪浅。让老师们在切磋过程中,相互提高进步,从而形成具有创新思维的、旨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课堂。

  近年来,该校全体教师不断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创立高效课堂教学法,积极倡导先学后导、先练后讲等,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成就自我的舞台,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通过教师创设出结合自己和学生学情、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课课都有新鲜感,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每个教师都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不仅如此,学校倾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如开展各类教师社团活动和联谊活动。在大是大非上讲原则,在小是小非上讲人情,尊重教师人格、情感,关心教师心理需要,如节日时一句问候,困难时一份帮助,工作时一份指导,成功时一份激励……细致入微的关怀使每一位教师在这里找到了“家”的归属感和事业发展的幸福感。

  建立家校微信群

  将教学、管理和服务做到极致

  自建校以来,蒸湘区第三实验小学利用多种途径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交流与合作。建立微信群,让家校沟通变得更及时快捷,家长们可以常常共享教育心得,共论教育话题;“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走进课堂听课、走进宿舍和食堂,聆听学校工作汇报,感受孩子们的点滴变化,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亲子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阅读、一起劳动……充分的信任、密切的联系、真诚的沟通,赢得了家长的信赖与支持,更增强了教育合力。

  在这里,老师们充分利用微信群将各项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做到极致。28个班级均建有家长群,不仅班主任,所有任课老师都在群里,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各个学科的学习情况。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每次活动,大到少先队德育活动,校园运动会,班级合唱、演讲活动,小到课间一瞥,读报时光,班会主持等等,老师们都会拍下孩子们精彩的瞬间,实时发布在家长微信群里,与家长共享欢乐时光。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活动中的精彩表现,格外高兴。

  还有学校每次比赛和活动中获奖的同学,考试中优秀的同学,每月评比的先进都会在群里公开表扬。这样,既弘扬了正气,表扬了先进,又激发了家长、同学的热情,形成了良性循环。而那些成绩暂时落后,表现不够好的同学就与家长私聊。家长会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的情况,并配合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许多家长都会在群里分享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有助于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

  莫丛芬表示,通过微信交流,家校沟通已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而是平等的合作。建立微信群,让家校沟通变得更及时快捷;家长的合理诉求也可以通过微信与老师沟通,以便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从而成为驱动班级整体发展的原动力。

  “在家访、面谈的基础上,再结合微信群、微信号等,这样交流方式就更加全面了。”莫丛芬认为,共性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解决,特殊问题则需要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两种方式应是兼容、互补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老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不仅如此,学校每个教研组有群,每个社团有群,每个学科组有群,每台校车有群,每间宿舍有群,还有英语朗读群、语文诵读群、班主任学习群……大家不仅在群里及时更新学生的学习动态,布置和监督学生完成作业,还可以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如今,走进蒸湘实验三小,看到老师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微笑,便如同走进一片阳光,温暖明亮。在这个团结互助、相亲相爱的大集体中,每位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放学后,老师安排学生上校车再护送回家

  老师们练习硬笔书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全心全意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衡阳晚报版面九A09全心全意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2018-10-19 2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