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面十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公路纪录片”用探索世界的方式探索自己,触动人的情感更显真实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摒弃八卦和矛盾,《奇遇人生》开启刷屏模式
“公路纪录片”用探索世界的方式探索自己,触动人的情感更显真实
  如果说最近有哪部综艺值得一看,恐怕非《奇遇人生》莫属。

  客观冷静却又带着悲悯心的镜头,色调光影堪比电影大片的画面,真情流露频爆金句的明星和素人,以及不疾不徐松紧有度的叙事节奏,难怪《奇遇人生》能在豆瓣获得9.2的高分。

  作为一部结合了纪录片和真人秀双重属性的综艺节目,《奇遇人生》既抓住了事件的真实性,又合理利用明星效应增加了节目的观赏性,而人物在真实事件和真实环境中的真实反应和感悟,则体现了纪录片固有的人文关怀。比如最近一期节目中,阿雅和歌手毛不易对于失智症患者进行的音乐治疗以及对临终老人和重残身障者的关怀,就引发了观众在现实层面的讨论,观众所关注的重点不再是明星或者流量,也不再是节目组预先设计好的八卦和矛盾,而是实实在在的社会话题。这种来自观众的思考对于节目本身是一种反哺,扩展了节目的深度和广度,让综艺不再仅仅是综艺。

  撕下标签   撤下人设   奇遇最真实的人生

  不同于传统的真人秀节目,《奇遇人生》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不立人设,没有剧本,没有预判。嘉宾被放置到极致的环境中,面对真实的自己,听从内心的声音。同时,每一期节目的主题都非常简单明了,当期嘉宾只做一件事,或照顾幼象,或寻找龙卷风,或攀登查亚峰,或探访失智症患者和临终关怀。故事主线的单一并没有削弱节目的内容性和观赏性,观众反而得以有更多机会去了解明星嘉宾以及更多普通人的生活,与摄像机一起观察他们作为一个人在极致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并且体会他们由此产生的感悟。

  《奇遇人生》前四期节目的嘉宾,小S、春夏、窦骁和毛不易,其实是一个40岁、30岁和20岁的组合,这几个不同年龄段的嘉宾所经历的极致之旅竟与他们的人生境遇有着高度的契合性。40岁的小S去照顾幼象,从一个初生的个体的角度去体味人世间的善与恶,那一刻,没有什么综艺女王小S,只有幼象守护者小S。20岁的春夏,肆意张扬,撒丫子在北美平原狂奔,追赶龙卷风,乘风滑翔,为找不到龙卷风而懊丧,又为一句话而感动飙泪。那一刻,没有什么金像奖影后春夏,只有执着又敏感的少女春夏。30岁的窦骁做了万全的准备去攀登大洋洲之巅查亚峰,却一连等了6天才迎来一个可以出发的晴天。他在峭壁间挑选抓握点,盘算每一步的落点,身姿灵活又不失沉稳。那一刻,没有什么“谋男郎”窦骁,只有懂得坚守也懂得取舍的成熟男人窦骁。同样是20岁的毛不易,刚刚完成由一名普通护士到创作歌手的身份转变,犹如新生般开启人生的新篇章,却在台湾对空巢老人进行临终关怀,勇敢挑战生死命题。那一刻没有什么扎心歌手毛不易,只有用音乐温暖人生的音乐治疗师毛不易。在每一期节目中,明星们都抛弃了原有的标签和人设,用“素颜”面对社会议题,利用自己的明星身份增加大众对于各种议题的关注度。

  当镜头下的明星淡化了艺人、主持人、演员、歌手的身份,大众通过镜头看到的更多是一个普通人身上的人性闪光点,是那些朴实无华的经验和感受。正是这样普通的属性,让观众更有代入感,更能切身体验看到大象被割鼻的震惊和不忍,追风无果的沮丧和失望,面对坚持或是放弃的纠结,以及临终关怀时对于生命的留恋和敬畏。一切皆是出于本能,正是这样没有标签和人设包装的纪实才是有力量有爱的纪实。

  奇遇人生   以人为本   在生命的旅途上奇遇自己

  《奇遇人生》,顾名思义,关注的重点在“人生”。虽然前三期节目的探索对象都是在自然界,但是大自然只是不同的人生相互碰撞的一个场所,是他们相互探索的一个媒介。“奇遇”的目的都是以探索世界的方式来探索自己,寻找人生的边界,扩展生命的维度和深度。

  如果脱去“真人秀”这件外衣,每一期节目可以解构为户外纪实和访谈两部分。户外纪实作为探索自己的一种手段,不断呈现故事情节的发展。然而这个情节发展又是不可控的,纪实成为一把剖析人物性格和挖掘人物内心的刀,尖锐而锋利,挖掘出的信息伴随着纪实情节的发展,在对话中一点一点向外传递。比如毛不易的这一期,镜头直接对准了凋零中的生命。毛不易作为一个刚刚出道一年的新晋歌手,正值生命绽放光彩的好年华,与那些凋零的生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经历了一次次生命与生命的对撞之后,毛不易终于打开了心中尘封已久的大门,第一次在镜头面前说出了母亲去世的前因后果,披露了《一荤一素》背后的故事,并坦言直到现在都还会给母亲发微信。他把自己最柔软的一面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下,这是谁都未曾预料到的。也因为他的这种经历,临终关怀这件事对于他来说,就如同是完成一个之前因为客观原因未能弥补的遗憾,他借由对着他人的关怀,填补了自己这么多年来内心的遗憾。这是《奇遇人生》作为一档纪实类节目极为难得的一点,不仅仅是单方面地记录公益活动,节目镜头是有温度的,摄像机本身是冷硬的机器,然而拍摄出来的画面则带着人文主义的柔情和悲天悯人的关怀。

  生命是圆  周而复始 一句话或一个画面体现哲理

  周而复始

  一句话或一个画面体现哲理

  在第一期里,小S说到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在第四期里,《奇遇人生》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尊重生命。哪怕是正在凋零的生命也值得被认真对待,就算是丧失了语言功能也可以大声歌唱。乐无休止的音乐治疗师们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在努力。她们深知自己的力量有限,仍然年复一年地坚持用音乐温暖他人,只是因为她们知道,什么都不做就什么都改变不了。

  在这一期的节目里,《奇遇人生》展示了两种同样强大的力量,一种是风烛残年或是残缺病痛却仍然努力活着的生命,另一种是即便改变不了什么也愿意全心全意付出的信仰。这两种力量在前面三期的节目里均有体现,照顾失孤小象,阿雅和小S发起的断鼻妆;用心体会风景而不是一味追逐龙卷风;静心等待连续阴雨后的天晴,以及坚持是勇气,放弃也是一种勇气。节目通过展现一段段精彩的人生,用无言的镜头默默输出了世界观和价值观,甚至生死观。

  在面对生死命题时,《奇遇人生》的镜头并没有畏惧,在勇敢直面了无常生命的同时,把美好和温情一并纳入了镜头。毛不易在面对失智症患者和临终患者时所感受到的无能为力是那样真实,就如同当年目睹自己母亲病倒床榻,而自己束手无策一样。但是这种真实的疼痛感通过镜头传递出来,没有刻意的煽情,节目组甚至没有为毛不易的这段回忆设置一个清净优美的环境,仅仅是在饭桌上,上一刻他还在开玩笑说想成为小S,下一刻他却突然淡淡说起自己的妈妈是他目睹的第一个逝去的生命。

  住在疗养中心的严奶奶在说起自己的晚年时,也是这样淡然。“我正在凋零,”她说,“我们这里经常有人就突然不见了。”严奶奶的语气就好像是在陈述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实,就像河流必然流向大海,春夏过后必然是秋冬,日出之后必然是日落。生命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显得无常,有时甚至残忍。

  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但是人们却可以改变对待生命的态度。阿雅说,我已经40岁了。毛不易说,40岁是新的20岁。原本是用来宽慰人心的轻轻的一句话,却道尽了人世间的道理。生命是一个圆,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正是类似这样有意无意的一句话、一个画面,把这档纪实类真人秀节目的立足点抬升到社会层面,甚至升华出了哲学意味,这是目前很多综艺节目都目所不及的高度。

  俯仰天地,纵察人生。十位行者,十段旅程,从非洲到极地,用世界丈量心灵维度。——剧情简介

  据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摒弃八卦和矛盾,《奇遇人生》开启刷屏模式
衡阳晚报版面十四A14摒弃八卦和矛盾,《奇遇人生》开启刷屏模式 2018-10-19 2 2018年10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