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0月08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代离不了“背二哥”
  滕敦太

  “背二哥”是人们对古代以长途背运为生的背夫们的一种称呼,以巴渝山区居多。他们长年累月成群结对,用肩膀背着沉重的巴盐,在从四川到黔贵之间数百里群山陡壁间的古道上,历尽坎坷,出生入死,将宝贵的盐资源运到贵州云南。不论是史料记载,还是口口相传,人们都对“背二哥”这个特殊群体赞誉有加。

  弹指数百年,“背二哥”已经成为历史。走进新时代,科技发达了,文明进步了,但“背二哥”的精神永不过时。

  “背二哥”们长年奔波在崇山峻岭间,一道道艰难的身影,一声声沉重的喘息,是他们经年奋斗的写照。这是一种奋斗精神。

  “背二哥”们运一趟盐要翻过9座大山,川黔古盐道最宽的地方不到2米,两旁是万丈深渊。为了快速入黔,只能游走在悬崖峭壁边上,真是把命都豁出去了。这是一种拼命精神。

  “背二哥”们为了起早赶路,天上有点光线就会动身。山道上的石板路遇到光发白,他们就一路循着这些发白的地方摸索着前进。这是一种探索精神。

  “背二哥”们喊着号子互相扶持,实在走不动了,就用木棒支撑背上的盐喘口气歇歇脚,久而久之山道石板上就留下了深深浅浅的杵印。这是一种坚韧精神。

  古时运送官盐无法到达云贵等地,“背二哥”们经过千辛万苦通过川黔古道送盐,再分运至贵州云南等地。这是一种创新精神。

  “背二哥”们在长期的运盐途中,逢山开道,遇谷架桥,通过几百年的努力,打通了一条条通道,留下了众多繁华场镇和文化遗迹。这是一种开拓精神。

  从巴渝到云贵,“背二哥”们背着沉重的巴盐跋涉400多公里,翻山越岭出生入死,这一行的收入却极其微薄,仅能勉强维持家人生活。这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奉献精神。

  高尚的精神永不过时,必与时代精神高度锲合。今天,“背二哥”精神已经融化为能体现当代中国人奋发有为共筑中国梦的时代精神。放眼华夏大地,到处都有这种精神在闪烁:建设工地上轰鸣的机器声,是今日“背二哥”们的冲锋号声;各条战线奉献者的身影,是今日“背二哥”们拼搏奋斗的聚焦;今日“背二哥”们发扬“工匠精神”,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最美中国”正能量......

  时下,举国上下正在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大步迈向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令人击节兴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令人心驰神往。时代给了我们机遇,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应当继续牢记“背二哥”精神,使之成为永不消失的精神食粮;更要发扬光大这种精神,引领国人积极向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征文来稿请发QQ35037221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时代离不了“背二哥”
说道说道
加班28天 不换衣不洗头咋成女神?
父母当为子女计深远
仅为了一个“爽”字是不够的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时代离不了“背二哥” 2018-10-08 2 2018年10月08日 星期一